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圖集|走進重慶——從「小香港」到賽博山城

【點新聞報道】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重慶,有着「小香港」的稱號。來到重慶,城市中穿流而過的江水、江面兩旁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確實讓人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歷史的厚重與現代氣息的交織,建築物高低落差帶來的奇異感,賦予了重慶不一樣的魅力。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的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元素——「天梭」。(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重慶又被稱作「橋都」,長江與嘉陵江橫跨主城區,大大小小的各式橋梁將南北城區連接起來。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連接渝中區與江北區的千廝門江陵江大橋,全長1600餘米,上層為雙向四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雙線軌道城市交通,是世界最大跨徑單塔單索面斜拉橋。

流線型的橋身跨越嘉陵江,全長1600餘米。(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嘉陵江江岸邊仰望千廝門嘉陵江大橋。(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分為兩層,上層為城市快速路,下層供輕軌通過。(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將橋樑整體融入重慶山水之中,與最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吊腳樓群」風貌的洪崖洞比鄰,現代橋樑與古典建築交相輝映,充分展現 「山水城橋」之美。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與洪崖洞比鄰,現代橋樑與古典建築交相輝映。(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夜晚的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被璀璨的燈光裝點,遊人如織。(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輕軌

重慶輕軌網絡發達,是居民常用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與穿梭於香港大街小巷的港鐵一般,輕軌也是重慶居民首選的出行交通方式之一。車廂在軌道上飛馳,一會兒鑽進二十多層高的居民樓心臟,一會兒又在嘉陵江與長江的江面上畫弧,如一條流水在8D魔幻都市的鋼鐵森林中流淌。

輕軌駛入月台。(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於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中穿行的輕軌列車。(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輕柔的廣播報站聲響起,恐怕本地人也會恍惚,究竟是自己在看風景,還是成為了這幅立體山水長卷中的一部分。

長江索道

乘坐全程約千米的長江索道,一路可見大江南北兩岸的城市風光。(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索·引天下客,道·盡山城美 。」乘坐全程約千米的長江索道,一路可見大江南北兩岸的城市風光。每逢夜晚,波光粼粼的長江水與兩岸的流光溢彩交相輝映,搭乘索道,眩目的城市夜景可盡入眼簾。

滔滔長江貫東西,悠悠索道跨南北。(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空中的長江索道纜車。(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來福士塔樓

重慶來福士塔樓。(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位於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重慶來福士塔樓設計理念源於重慶的航運文化,塔樓外立面均為弧線造型,像被風吹得微微彎曲的船帆,寓意乘風破浪、揚帆起航。最令人矚目的是連接4座塔樓、位於60層高空的「水晶廊橋」,採用晶瑩剔透的玻璃構造,置身其中可一眼看盡「山城」的山景與江景。

重慶來福士位於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遠望重慶來福士塔樓,弧線造型像被風吹得微微彎曲的船帆,寓意乘風破浪、揚帆起航。(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魁星樓

魁星樓的懸空天橋,是重慶著名的網紅打卡機位。(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魁星樓又名魁星閣,古時是為儒士靴子心目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而建的。重慶魁星樓是一座位於渝中區繁華地段的仿古建築,但最令人驚嘆的是它所處的魁星樓廣場。廣場與旁邊的寫字樓之間有兩座懸空天橋,離地面高度達65.8米。是熱門的打卡聖地。

魁星樓廣場,這邊是連接馬路的1樓平層,對面卻是寫字樓的22樓,給人高低錯位之感。(點新聞記者樊征攝)
站在天橋上俯瞰,下方就是電影《少年的你》取景地。(點新聞記者樊征攝)

從馬路這邊的廣場1樓走上天橋,另一邊的寫字樓卻是22層,給人一種高低錯位之感。站在「空中人行道」上俯瞰,就是電影《少年的你》的取景地,蜿蜒狹窄的山路穿過兩側緊貼的高樓,竟然有點香港怪獸大廈的感覺。

洪崖洞

洪崖洞主體建築仿照重慶傳統吊腳樓的風格,依山而建,高11層。(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洪崖洞內部一角。(點新聞記者樊征攝)

洪崖洞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地處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海濱。層疊的吊腳樓式建築依山而建,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洪崖洞彷彿一座如夢似幻的城堡,就像來到了宮崎駿千與千尋的童話世界,美得令人窒息。

夜晚的洪崖洞在燈飾的裝點下金碧輝煌,彷彿來到了《千與千尋》的幻想世界。(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華燈初上,夜晚的洪崖洞璀璨夢幻。(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華燈初上,夜晚的洪崖洞璀璨夢幻。(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位於嘉陵江畔,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踏上磁器口古鎮的青石板路,耳邊隨即傳來小攤小販的沿街叫賣聲,市民遊客穿梭其中,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而在喧囂的商業街外,一拐彎,你又會發現靜謐的小巷,斑駁的老牆上繪有塗鴉,訴說着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在這裏,既有繁華的現代快餐文化,又有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

磁器口老街人流如織。(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磁器口老街人流如織。(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傍晚遠眺磁器口古鎮。(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攝)

(點新聞記者錢思成、樊征重慶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集|走進重慶——從「小香港」到賽博山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