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溫志倫
早前教育局指出,參加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的全日制的學費維持在低水平,每期學費中位數為998港元。局方預料未來幼稚園學生人數將有所回升,建議全日制幼稚園收費可以進取些。然而,在出生率下跌及環球經濟不明朗等因素的影響下,通過調整學費來維持優質的學前教育究竟是否本港幼稚園的新出路呢?幼稚園始終保持着一切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增加學費能夠對學生有所得益呢?幼稚園通過調整學費後,如何設定短、中、長期目標,以達致優質的學前教育,值得業界深思。建議局方可先從學校的開支中,思考需要調整學費的原因。
靈活調整學費 共渡時艱
本港幼稚園主要的財政開支包括支付校舍租金和教職員薪金。其中,學校獲發的校舍租金津貼會視乎學生人數而有所調整,而教職員的人數亦會隨着學生人數的改變而有所差異。因此,學生人數就是關鍵所在,若學生人數愈少,則所獲得的租金津貼亦會下降。如要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及減少財政壓力,通過增加學費來補貼租金支出是其中一個核心的策略。對於現時幼稚園迫在眉睫的財政壓力,增加學費能夠使學校的財政狀況得到即時的舒緩。然而長遠而言,通過增加學費來補貼租金津貼,並非符合持份者期望之舉動。期望局方以及業界代表,主動向業主提出減租的訴求,體諒業界所面對的困境,惠及莘莘學子。若業主現時能夠暫時作出適當的讓步,待學生人數上升後再調整租金,相信較能被廣泛接受。
提高學費 豐富教學資源
相信通過提高學費減輕學校的財政壓力,能夠穩定維持優質教育團隊,符合整體業界最大的發展利益。穩定的薪金保障能夠吸引更多教育專業背景、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投身其中。同時,亦可以讓一些具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獲得聘任,減少人手變動對學生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學校亦可善用學費的增加,改善校園的環境。例如,為學生提供更舒適和安全的校園環境,採購更多優質的教學材料,包括各類繪本、益智玩具、科學實驗器材等。依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準和興趣愛好,構建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庫,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科學化分析 考慮整合屬校
除了靈活調整學費以外,整合屬校亦是本港幼稚園面對挑戰的出路之一。近日亦有立法會議員關注適齡學童人數持續下挫影響幼稚園的未來發展。在教育局推算下,明年本港3歲及6歲的適齡學童人口分別都會下跌約一萬人,鼓勵營辦多所幼稚園的辦學團體考慮整合屬校。長遠而言,在人口普查及調查每區人口結構時,亦應檢視每區同一辦學團體下所屬幼稚園的學生人數。由於在同一辦學團體下,整體學校發展方向、營運模式及服務形式都較為接近,所以更容易產生直接競爭。因此,如建議辦學團體進行整合,必先通過數據分析,以檢視同區擁有超過兩間或以上的同一辦學團體學校作為合併的試點。整合屬校的目的在於讓資源、人手及服務,都能用得其所,更能惠及幼兒。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學校聯絡部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