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簽證費暴漲留港學生感「被背刺」 警惕短期合約與簽證期限陷惡性循環

【點新聞報道】邁入4月,進入畢業季,很多來香港留學的畢業生即將面臨一個重大選擇:留港工作,yes or no。若選擇留港,就需要為辦理簽證手續做準備。為適應發展需要,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出一系列吸納人才計劃。惟「搶人才」的同時,今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卻對多項人才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申請費及簽證費進行了大幅上調,其中就包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簽證費較之前暴漲八倍。對此,大批港漂表示不滿,不少人於社交平台批評新收費安排,「感覺被背刺了」,更有人直言特區政府「只要錢不要人」。亦有人對點新聞記者表示,簽證費的增加會成為他們思考是否留港的因素之一。

人才簽證費翻八倍

此次調整涵蓋多項入境計劃,包括涉及眾多港漂學生的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根據新收費架構,每宗申請的申請費為600港元,不論申請結果如何,已繳付的申請費均不會退還。簽證費則按兩級制收取:若相關逗留期間超過180日,費用為1,300港元;若相關逗留期間不超過180日,費用為600港元,預計每年可增加約6.2億元收入。對比此前的簽證費劃一為230元,新收費顯著上調。

簽證申請的新收費架構。(入境事務處資料)

根據新規定,對於剛畢業申請第一次IANG簽證(有效期2年)的學生來說,費用從以前的230港元漲到了1,900港元。假設畢業生留港與僱主簽訂了無固定限期合約,如果走「2+3+3」這種普遍續簽方式,需要3次申請花費5,700港元;假設為一年一簽的有限期合約,更需在第一次IANG到期後每年續一次,每次都要花1,900港元,直至在港住滿七年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前,最高花費可能過萬元。

政府解釋,處理相關申請需耗費大量行政資源,參考海外地區類似申請的收費後,決定增設申請費並提高簽證費,以盡量收回行政成本,又強調新措施不會影響香港吸引人才的競爭力,並有信心繼續吸引全球人才來港發展。

簽證費暴漲究竟是否影響巨大?有資深人力專家分析,外來人才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高、專、優(專才、優才、高才),另一種是透過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前者通常薪資較優厚,惟後者通常薪資不會太高,只有一萬多至兩萬多元左右。因此,對剛畢業的留學生來說,暴漲的簽證費,或許並不是一筆「小錢」。

港校畢業生熱議是否續簽留港

預算案公布後,不少港校學生於社交平台抱怨「IANG費用暴增」,影響續簽意願,更有表示「感覺自己被IANG背刺了」、「明擺着就是只要錢不要人」、「本來以為HK需要我建設,結果現在發現HK需要我當水魚」。

社交平台上港校畢業生熱議是否續簽留港。(網絡截圖)
社交平台上港校畢業生熱議是否續簽留港。(網絡截圖)

王同學是香港中文大學跨文化研究專業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她表示:「作為未來潛在繳費者,當然不支持費用變化,但心存不滿也無可奈何。」

香港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陳同學則指,目前已與內地公司簽訂了聘用的雙方協議,但她仍在考慮香港的就業機會。她認為,對本身留港態度比較搖擺不定的人而言,簽證費的增加會成為他們思考是否留港的原因之一,「因為需要付出不菲的金錢成本」。

網民認為費用提升對留港意願影響不大。(網絡截圖)
網民在社交平台發表看法。(網絡截圖)

記者在社交平台上留意到,有港漂已於新政實施後進行IANG續簽,並發文稱自己為新政首批「受害者」,引起眾多討論。有網民稱,不是在意錢,而是「在意毫無徵兆的大幅提價、提高續簽難度的行為,以及這些新政策背後折射出對IANG等群體『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背刺」。

港漂發文稱自己為新政首批「受害者」。(網絡截圖)

也有港漂以散文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新措施的不滿:「今後你的續簽將更難更頻更貴,而這一切只是輕飄飄化作一句『預計每年可增加約6.2億元收入』」。

港漂以散文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新措施的不滿。(網絡截圖)

議員倡提升續簽服務效率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在接受點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的財政預算中,新來港人才的簽證申請和續簽費用上調幅度相當之大,儘管這給特區政府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但對人才而言的確觀感不佳,造成了一定的不滿情緒。

尚海龍強調,簽證費用提高的同時,相應配套的服務效率和水準也要提高。(點新聞資料圖)

尚海龍指,在預算案公布簽證費用調整的當天,就收到了約百宗投訴個案,質疑特區政府對人才的尊重程度是否足夠,他早前亦有直接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達關切。不過他認為,不滿歸不滿,只要香港教育多元化、護照使用便利、低稅率這吸引人才的三大誘因還在,就不會產生嚴重的人才流失。

尚海龍強調,簽證費用提高的同時,相應配套的服務效率和水準也要提高。例如近期有人員在進行續簽時便遇到問題,部分人士的簽注逗留限期已過,但仍未收到續簽成功的通知。對此,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新申請和續簽流程。

另外,他還提到,因為目前政府批准人才簽證時長為兩或三年,部分用人機構因此只與人才簽訂短期合約,進而又導致政府簽發與合約終止日一致的簽證,惡性循環,這種情況對人才就業十分不理想。尚海龍呼籲工商企業和用人機構,應合理地和人才簽署無固定勞動期限的合約,推進整個人才工作良好有序發展。

(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記者盧葦報道)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人才簽證費暴漲留港學生感「被背刺」 警惕短期合約與簽證期限陷惡性循環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