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郵客」逾35萬人次 勁升63%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推動郵輪旅遊,上月共有17艘國際郵輪訪港,帶來可觀的遊客量。根據碼頭船期表,本月至少再有10艘郵輪訪港,其中鼓浪嶼號、邁希夫、海洋贊禮號等將香港作為母港,部分會多次返港停泊。有學者分析,利用香港作為母港的郵輪逐漸增加,約佔香港停泊郵輪數目一半,估計內地會是香港郵輪旅遊未來發展的重要市場。多名香港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香港郵輪旅遊大有潛力,特別是發揮啟德碼頭與體育園的協同優勢,由碼頭出發車程5分鐘可直達體育園商圈,相信有助化解啟德碼頭早前的「孤島」處境,更可與盛事經濟相配合,特別是啟德體育園啟用後,盛事將越辦越多,可以形成協同效應。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去年共有30家郵輪公司派船來港,較前一年增加12家;郵輪旅客總流量35.5萬人次,按年上升63%。剛剛過去的3月,就有17艘國際郵輪訪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早前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特區政府擬撥4,600萬元加強支援旅遊業,包括在2027/2028年和2028/2029年兩個年度補貼郵輪公司,以吸引郵輪停泊香港。
船隻入油補給多種服務帶動就業
香港職業訓練局酒店及旅遊學院課程總監黃家榮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來港郵輪數字上升屬預期之中,故對今年全年郵輪泊港情況持樂觀態度,而利用香港作為母港的郵輪逐漸增加,現佔香港停泊郵輪數目約一半。郵輪母港需要向船隻提供補給、入油等多方面服務,不僅帶動旅遊,也帶來船舶技術行業相關工作機會。
他指出,香港碼頭的接待能力現階段遠未達到上限,「啟德碼頭本身是有兩個泊位,適合接待20多萬噸的大型郵輪,它的商業容量還可以接待更多。小型船隻,現在較多停泊在尖沙咀碼頭,目前來看兩個碼頭都可以負荷。」
對郵輪未來的增長數量,他坦言難以預測,但強調大方向向好,「(新冠疫情後)香港(恢復)全面通關時間較晚,而郵輪公司可能提早兩三年已開始規劃航線,因此周邊地區如新加坡、日本在(恢復)通關早期會接待更多郵輪,不過香港的情況自今年開始已逐漸轉好。特別是亞太航線,做得非常好。」
黃家榮表示,內地會是香港郵輪旅遊未來發展的重要市場,建議香港開發新產品,特別是與本港盛事經濟配合。例如,香港去年舉辦美酒佳餚巡禮期間,適值有歐洲大型郵輪抵港,郵輪公司安排旅客下船後直奔展會現場用餐,獲旅客讚許,希望未來其他盛事活動可參考經驗。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據他了解,香港郵輪業務已大致恢復正常,相信未來會實現穩步增長,「我從來不覺得我們的郵輪業務出了什麼問題,主要是由於2023年才恢復通關,恢復郵輪航線需要一些時間,我知道一些國際船公司都有意停泊香港。」
持份者加強溝通可紓解碼頭交通
談到早前一度出現的啟德碼頭交通不便,周邊商業配套不足等問題,他認為,依靠相關持份者加強溝通可基本解決,「啟德碼頭本身的商業設施建立可能需要時間,但是碼頭與體育園距離是非常近,5分鐘車程已經可以到體育園附近的大商場。」他建議郵輪公司、啟德碼頭運營公司均可積極尋求業務合作,例如在郵輪泊港後安排旅遊巴士接載,解決落地交通問題。
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黃進達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相信郵輪泊港會為香港帶來更多國際旅客。隨着啟德體育園落成,將有更多盛事活動進駐啟德,體育園可與訪港郵輪形成協同效應,增加旅客訪港日數和消費。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