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在今日(26日)立法會會議上,議員吳永嘉就本港人力短缺問題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提出質詢。據政府去年11月發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預計到2028年香港人力短缺將擴大至18萬人,涵蓋熟練技術人員、非技術人員及服務從業人員等多個領域,合共欠缺14.7萬人至16.2萬人。

孫玉菡在答覆中表示,為應對人力短缺挑戰,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加強輸入勞工機制。勞福局於2023年6月19日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同年7月17日分別為建造業和運輸業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9月4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
對於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使用情況,截至今年1月31日,共批出約2.38萬個配額。其中,院舍護理員計劃獲批約7200個,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獲批9109個,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獲批5823個,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獲批1700個。政府會根據各行業人力供求變化及市場情況,適時調整配額數量及分配。
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方面,勞工處正檢討該計劃,並會考慮各方意見擬定未來路向。關於人手比例規定,就建造業計劃而言,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發展局會因應人力市場情況及工程需要審慎考慮批出餘下配額,並會留意人力預測的更新,持續審視配額使用情況。至於航空業計劃,運輸及物流局會參考香港機場管理局最新一輪機場人力資源調查結果、計劃的執行情況、持份者對計劃的意見等多項相關因素以考慮計劃的未來路向。
在工資及住宿費扣除方面,為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輸入勞工工資須不少於市場相類職位每月工資中位數。僱主可從輸入勞工工資中扣除不超過10%的住宿費。孫玉菡表示,政府會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策略,包括推動培訓及再培訓、提供就業支援、推廣科技應用等應對人力短缺問題,並研究新增渠道吸引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短缺技術工種。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