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本港自2023年12月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只有獲認證的公司或機構才能使用以「#」號開頭的名稱發送短訊。惟近日有市民收到疑似詐騙短訊,內有疑為釣魚網站,但發送人名稱以「#」字開頭;通訊專家懷疑有人利用「偽基站」推送詐騙短訊。警方今日(19日)公布,人員於前日(17日)以「串謀詐騙」罪拘捕一名23歲本地男子,涉嫌利用俗稱「偽基站」的非法無線干擾器,假扮由「#」號開頭的短訊發送人,向市民發送釣魚短訊,企圖騙取信用卡資料用於非法網上交易。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溫浚康指,警方於2月11日陸續接獲28名市民經不同渠道,包括報案室、防騙視伏器、防騙易熱線及通訊辦,通知警方收到偽冒政府部門、速遞公司及網上支付系統的詐騙短訊,內容貼有釣魚網站的連結,而發送人名稱是以「#」號開頭企圖誤導市民以為短訊是由已認證的公司或機構發出。其中一名不虞有詐,開啟短訊內的釣魚網站連結,並提供信用卡資料,最終損失港幣22000元,並報警求助。
警方連同通訊辦及電訊商深入調查,鎖定一名本地男子於2月17日在旺角區利用「偽基站」發送釣魚短訊。警方以「串謀詐騙」拘捕該名男子,並在他身處的客貨車內檢獲兩部手提電話及正在運作中的「偽基站」。被捕人現正被扣留調查,將被落案起訴。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首席規管事務經理盧子謙指,通訊局收到市民查詢收到「#」號開頭的短訊並懷疑有詐,同電訊商證實有關短訊並非由香港的電訊商發出,經調查發現是由「偽基站」發出。他解釋,「偽基站」一般會冒充成2G基站,而2G制式本身只須單方面認證,便可成功誘騙網絡發出短訊。他提醒市民如果發現手機短時間內從信號滿格跌落到2G,期間收到的短訊就要加倍小心。通訊局已本港電訊商加強偵測異常的訊號,如有發現即通報。
警方呼籲,市民若收到來歷不明或懷疑釣魚短訊,切勿點擊短訊內的連結。如有疑問,可直接聯絡相關機構確認,亦可以透過「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輸入可疑的連結作風險評估,以及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求助。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