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綜合報道,日本從去年開始持續出現米荒,大米價格持續攀升。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14日宣布,當局將釋放五分之一、最多21萬噸政府儲備米,以增加市場上大米流通量、降低銷售價格。這是日本政府首次為了保證大米流通動用政府儲備米,此前只在自然災害、大規模歉收等緊急情況下才動用儲備。不過,分析認為,釋放儲備米的成效尚待觀察。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14日宣布,政府計劃向市場投放21萬噸儲備米,投放工作將於3月中旬開始。農林水產省儲存約100萬噸稻米,釋出的大米約佔緊急儲備的五分之一,約佔日本預估年度需求的3%。
這次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儲備制度以來,首次因為供應鏈問題而動用儲備米。這些儲備米將通過競標方式出售給收購商,首次將投放15萬噸,其後根據情況調整。首批投放的大米預計將於3月底或4月初進入超市零售,大部分大米為2024年生產,還有部分為2023年產。為防止米價暴跌,日本政府還將在1年內向買家回購等量大米,買家參與競標時必須接受這一條件。
商家囤積居奇 民眾吃不起
當局表示,2024年日本收成的稻米比2023年增加18萬噸,但由於收購商增加,導致庫存分散且部分商家囤貨,主要米商收購到的大米總量反而比2023年少21萬噸,因此當局緊急釋放儲備。
從去年7月開始,日本出現30年來最嚴重的大米短缺,被稱為「令和米的騷動」,多地超市大米售罄。日本政府當時解釋稱,2023年的異常高溫導致大米產量下降、訪日外國客大增造成大米需求升高,以及民眾為防災囤積白米。日本當局去年原本認為,隨着新米上市,可以解決米荒,但效果不如預期。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今年1月27日至2月2日,每5公斤大米價格升至3688日圓,與去年同期的2023日圓相比,漲幅高達82%。大米居高不下導致通脹加劇,日本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前一年同期上升了3.6%,漲幅為近兩年來最大。農林水產省在1月底調整政策,除大災歉收等情況外,新增了「流通受阻」作為投放儲備米的標準。
大米價格高企,迫使部分日本民眾改變飲食模式。東京居民加藤惠理子(音譯)表示,偶爾還會買米,但由於米價太貴,一看到價格就放棄購買,有時被迫改吃烏冬或蕎麥麵。
出口米無法在國內出售
分析認為,俄烏衝突令全球供應鏈受衝擊、化肥等原料價格上漲,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大米收成,再加上訪日旅客人數上升等,都是推高日本米價的原因。日本政府此次發放儲備米,不少批評聲指當局反應遲鈍。秋田縣稻農菅沼誠史郎指責政府「做出決定的速度很慢,如果米價繼續過高,消費者將遠離大米,這可能會導致農民破產。」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有意見認為,日本政府的措施有助於抑制米價,但效果會受到政府賣給收購商的價格、大米品牌、流通時期所影響。若米價跌幅超出預期,恐引發農民不滿,屆時農林水產省將面臨艱難的政策調整。根據政策,日本當局要求大米從播種階段就必須限定用途,出口大米不能改為在國內流通。國內大米供應不足,但享受政府補貼的出口米無法填補缺口。受日圓貶值等眾多因素影響,去年日本大米出口反而大幅增長27.8%,達120億日圓。
另外,由於自然災害頻發且大米依賴進口,菲律賓在今年2月3日也宣布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菲律賓農業部計劃半年內出售15萬噸儲備大米以穩定國內供應。

農作物漲價 部分日本民眾自己種菜
日本通脹加劇,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給本地消費者帶來壓力。日本不少民眾已開始探索自家種菜以應對當前困境。
由於食物價格高漲,日本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支出總額佔消費總額佔比)去年創下40年來新高。以椰菜(捲心菜)為例,去年10月開始因為夏季酷暑歉收,價格暴漲,年底又遭遇降雨量不足,價格繼續上漲。根據路透社1月31日的數據,一顆椰菜在東京的零售價格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高達1000日圓(約51港幣),幾乎相當於當地平均時薪。據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月日本成年人蔬菜平均攝取量已達歷史最低水平。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分享栽培視頻的博主中田和樹(音譯),近期因為蔬菜價格高漲,其種菜頻道漲粉4500人,現已有約9萬名粉絲,多數關注者想通過他學習保存商店蔬菜的方式,以及無土化種菜的方法。東京家庭主婦望月桐奈(音譯)說,過去她往往直接丟掉葱的根部,而今則會留起來,水培栽種。
另外,由於當地禽流感肆虐,日本雞蛋價格上漲四成,已逼近歷史最高價。日本全國農業協會聯合會(JA全農)雞蛋公司12日宣布,雞蛋平均批發價約為每公斤315日圓(約16港幣),價格較去年年初的225日圓(約11港幣)上漲4成,已逼近歷史最高價。

日本大米短缺Q&A
Q:日本鬧米荒的原因?
A:極端天氣影響:2023年夏季酷暑影響了稻米生產,造成大米歉收。
外國遊客增加:日本旅遊市場復甦,外國遊客數量的增加推高了大米的需求,遊客對壽司和其他日本料理的需求激增,進一步加劇了大米供應緊張。
民眾囤積白米:去年日本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引發民眾瘋搶、囤積白米。
政府減產政策:日本政府為防止大米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決定逐年減產,以提高大米市場價格。日本政府50多年來一直推行稻田「減耕令」,為改種小麥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農民提供補貼,近年來只有約60%的稻田投入使用。
Q:日本大米種植和出口的規則?
A:日本政府要求大米從播種階段就必須限定用途,一旦開始面向出口用途種植,原則上就不能改為在日本國內流通。日本《糧食法》規定,指定用途的大米不得用於其他目的。
Q:日本政府儲存多少噸大米?怎麼釋出?
A:日本農林水產省保管着約100萬噸稻米。這次打算釋出21萬噸。儲備米此前僅限於嚴重歉收與災害等情況使用。儲備米將由競標賣出,第1批釋出15萬噸,之後將視流通狀況,再決定第2批釋出量。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