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綜合港媒報道,近期香港多所高校針對內地學生遭遇詐騙問題採取了新的防範措施。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紛紛要求內地學生填寫防騙問卷,以提高其防騙意識。
據香港大學通報,近期有超過60名港大學生遭遇詐騙,累計損失超過6000萬港元,其中大部分為內地新生。為此,港大要求學生在限期內完成警方設計的防騙問卷,否則將限制其進出圖書館等校園設施。該問卷包含31道選擇題,涵蓋電話詐騙、投資詐騙、購物詐騙等多種常見詐騙手法。香港城市大學也在此前表示,2024年該校共接獲超過30起學生被騙的報告,涉款約1500萬港元。該校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並要求學生在新學期開始前完成防騙問卷。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今日(21日)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騙案發生,家長都有角色,質疑一下子向子女給予太多錢是否好事。學生來港後有很多用錢的場景,例如交學費、租屋、生活、購買學習用品和配置傢具等,家長寧願「窮家富路」,讓子女有更多錢傍身,但應該給予合理和適量資金,不是越多錢越好。尚海龍還提到,所有學生辦理簽證和入學時都要填寫監護人資料,校方應該透過有關資料接觸家長發出溫馨防騙提示,家長亦至少接觸校方或警方一次,以了解有關資訊。有關宣傳可透過公眾人物參與,包括明星、體育名人等,認為更為有效。

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今日(21日)在一港台節目中提到,內地生大多數透過中介申請來港,升學資訊、選科等都由中介代勞,當接觸到一些詐騙資訊,自己沒有思考過。而同學尤其是內地生,不是人人都看學校電郵,形容是很壞的習慣和風氣,需要改變,否則有防騙資訊都不理會。劉智鵬稱,校方有要求新來港內地生填寫防詐騙問卷,彌補不看電郵或沒有中介協助處理問題的不足,一張問卷不會令他們有很好的防騙意識,但起碼提醒同學要小心。劉智鵬認為校方的這一措施可行,但需避免程序化和形式化,確保學生真正理解防騙知識。
(點新聞記者綜合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