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政府總預算以外 各公營部都要財政平衡

文/陳術

隨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日子越近,社會各界就越關注財政預算案,跟往年不同的是,之前的財政預算案討論,多集中在發展經濟、扶持產業甚至「派糖」等,但近期風向,就是關注特區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如何開源,又如何節流,都十分值得探討。昨日(9日),房委會也公布了未來5個年度的財政預算,並預測五年內的各賬目全部為盈餘。預計賬目為盈餘,但房委會未來還有一大挑戰,就是維護甚至重建大量舊式公共屋邨,及早加強開源及節流,增加盈餘,方能應對未來挑戰。

在房委財務小組委員會的會議,通過2024/25年度至2028/29年度的財政預算及預測,當中2025/26年度綜合運作盈餘達到154.18億元,較本財政年度修訂預算的約92億元,大幅上漲超過60億元。房委會表示,資助出售單位的收入是房委會一個主要收入來源,預計2025/26年度資助自置居所賬目的淨收入為133.89億元,較2024/25年度為高。其他收入例如租住房屋以及商業樓宇等方面,亦會錄得以億元計的淨收入。房委會財務小組委員會主席麥萃才預計,因為公屋與資助出售房屋比例開始調整,會有助改善房委會財政狀況。

在整個特區政府層面,有一筆隱性但非常大的支出,就是公務員退休的相關開支,包括長俸等;其實,財政算得上健康的房委會,一樣有必會出現而巨額的開支,就是舊式公屋維修甚至重建,可能是天文數字。根據2022年的資料,全港約有25.3萬個房委會公屋單位,樓齡為36年或以上,佔公屋總數過三成;其中2.9萬個單位,樓齡更達到50年或以上。部分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公屋,已被納入重建計劃,筆者認為更大問題是,用以上數據為基礎,大約12年後,全港有超過三成公屋樓齡達50年或以上,屆時要維修或重建,錢從何來?

由房委會的最新資料可見,興建一間公屋單位,上個年度的成本大約為97萬元,計及通脹,筆者假設興建一個公屋單位的成本為100萬元(將來理應更貴),約25萬個公屋單位,三成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需要重建,當有7.5萬個公屋單位要重建,每個100萬元,需要750億元,計及通脹、人工、建築成本等提高,將來或許是一個千億數字,房委會如果未雨綢繆,理應今日、今年就及早做好預備。

設計、推行公共政策,除了要預估政策可行性以至成效,其實眼光還要放遠一些,停一停、諗一諗現在的政策包括財務策略,在短中長期是否可以持續;全球各地都有不同地方的政府財政出現問題,其實根源就是開頭「洗大咗」,之後就走不了回頭路。這個道理,能應用在特區政府層面,也能應用在房委會以至其他公營部門或機構的層面。香港官方的財政狀況,沒有財赤為理想,在逆風、經濟不好時還能挺下去,做到如此就更為理想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政府總預算以外 各公營部都要財政平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