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保安局副秘書長王秀慧昨日致函《明報》,質疑該報一篇有關《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的報道內容,涉以偏概全及誤導。作為一家標榜客觀中立報道立場的媒體,何以會出現被指以偏概全的誤導性報道?究竟是無心之失的客觀報道?還是有心之失的誤導?各界都給予關注,並期待通過法例解讀以進一步釐清箇中原委。
統覽《明報》報道及政府回函,當局所指的「誤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政府立例的諮詢是否足夠及是否廣泛聽取並接納業界的意見建議。《明報》報道全文明顯地只是集中或聚焦於去年7月份少部分業界於諮詢期內表達關注的意見,刻意忽略在整個諮詢期間、包括立法會審議期間代議士就社會各界所關注的問題提出的修訂,完全無提及政府後期與業界的溝通及解說,並已大致釋除業界疑慮(當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釋除),而明顯地對大部分表達支持及提出正面建議的主流意見視而不見,如此選擇性地片面擷取能夠自圓其說的所謂客觀報道,其實已經失去了客觀性,更非中立立場,故此,當局有足夠理據認為報道以偏概全。
其次,《明報》之所以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其出發點就在於質疑政府公開諮詢不足夠,未能全面反映業界的聲音與關注。查實,當局於去年7月的諮詢先後收到53份意見書,當中52份支持立法或提出正面建議,包括就條例覆蓋的範圍及罰則等等,都提出了具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而其中有47份來自專業界別,更就基礎設施的定義、範疇、運作、涉外等等業界關心的專業議題提出了多達600條的修訂建議,當局亦與業界舉行了超過15場的正式溝通會議,政府亦完全是在業界建議意見的基礎上作出了適應特區社會環境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可行性修訂。期間,當局亦就業界關注的重大問題及分歧與業界進行的溝通解說,並一一給予積極回應。況且,香港特區立法顯然沒有理由去遵從所謂英國人權組織的無理要求。客觀事實顯示,整個立法諮詢過程是公開公正透明的,來自業界的廣泛的意見及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並據此作出了適度修訂。需要公眾知曉的是,該法例是專業性行業性極強的條例,若非從業人員,恐很難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亦因此,社會大眾或並未給予重視與關注,這或許是《明報》以點帶面得出如此結論的原因。
再次,當局在立法諮詢過程中,已經明確強調不針對個人資料及商業機密,並重申條例不具域外效力。對於美國商會就立法表達的「格外」關注,當局解釋道,政府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營運資料、個人資料沒有興趣。其實,相關法例並非香港獨有,美國部分州都有相關法例,英國、澳洲亦有。正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所言,任何人如告知條例旨在監控個人資料,其實就是「呃你、嚇你」。此等涉及維護包括公眾利益在內的國家安全及特區穩定和諧發展的法例,顯然非香港所獨有,可以視作是國際法治社會的通例,如此公開透明的立法過程及清晰的法律條文,又何來的定義不清呢?如此定義政府經廣泛諮詢制定的法例,其用心究竟何在呢,是否在呃你嚇你呢?
復次,制定相關法例旨在保障大數據時代的網絡運行安全順暢,並確保特區社會的整體利益與國家安全及發展利益,是利國利港利民的大好事情,其中當然也包括保障新聞機構客觀報道的新聞自由,絕對沒有任何意圖干擾新聞發布新聞自由,法例對尊重客觀事實的新聞報道、即新聞自由絕對保障。至於現時金管局及通訊局分管銀行、金融服務與通訊及廣播業營運者,法例草案列明安全事故通報仍全權由新的專責辦公室負責。《明報》就杞人憂天地質疑新例下將會成立的專責辦公室未必有專業知識監管。當局成立專責辦公室旨在有效監督落實相關法例,確保行業順暢運作,斷然不會聘請一個社工出身的人士去監管金融銀行運作系統,《明報》如此天馬行空式質疑監管,是否有其他特別考慮呢?不得而知。
最後,保障基礎設施安全順暢運行,毫無疑問涉及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就此,當局新加入營運者「在採購時考慮國家安全風險和制裁風險」,當局立例明顯地是依據當前的國際分化格局向業界警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保安局就強調,電腦系統安全相關風險涵蓋不同範疇,國家安全風險和制裁風險是眾多電腦系統安全需要考慮的風險之一。若然漠視相關制裁風險,以現時本港基礎設施系統多為美國製造,若然遭到制裁,在毫無防範及風險意識的被動場景中,必然會招致行業重大損失,甚至損害並危及國家安全。也因此,加入國家安全風險意識,顯然是當局未雨綢繆的立法考量。作為一部具前瞻性的法律,不能在事端發生之後再滯後根據事故修訂法例,相信社會主流聲音都能夠理解並接納當局有關國安風險的預警。至於營運商是否避免向外國採購及如何採購,相信業界會有理智的判斷。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已提交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已開會審議,相信負責任的議員會就條例提交代表業界的各種修訂建議,這也是香港立法的慣常做法。不論如何修訂,經過立法會嚴謹審議通過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將會成為保障特區電腦設施安全順暢運作的法例,這也是確保作為法治社會的香港在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運行、其中當然包括維護國家安全及發展利益的網絡安全的必然舉措,業界大可不必杯弓蛇影,提到維護網絡安全就杞人憂天地擔心會捆綁自己的手腳。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