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畢馬威今日(11日)發布《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4年回顧及2025年展望》,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在記者會上指出,受益於今年下半年多宗大型IPO交易推動,投資者信心回升,預計這一正面趨勢將延續至明年。資料亦顯示,截至12月8日港交所2024年全球IPO集資額排名位居第4,畢馬威預計明年IPO集資額將達到1000至1200億港元,錄80宗IPO,排名仍為全球首5名內。
畢馬威指,全球IPO市場集資總額為1191億美元,涉及1159宗上市項目,集資額及上市宗數分別按年下降9%和15%。其中,印度在集資額和上市宗數上均領先全球,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緊隨其後,而香港和上海則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
劉大昌表示,香港今年IPO市場表現相對內地較好,並終止下跌趨勢,平均募資額亦大幅上升,主要是受下半年美的集團等大型新股上市所帶動。中國證監會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以及內地計劃適度地寬鬆貨幣政策將繼續推動IPO趨勢,料明年更多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同時,隨着更多中東證券交易所獲納入認可證劵交易所列表,預計將吸引個別中東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主要以當地成熟大型的能源、金融和地產企業為主。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A股市場今年近一半的集資額來自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上市項目,預計明年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她提到,內地推出的措施旨在改善整體資本市場,並提升已上市公司的質量,預計A股明年的IPO活動將保持平穩。
朱雅儀指,香港與中東地區更緊密的聯繫有助促進中東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她表示,在中東符合在港第二上市的公司有約百多間,儘管未必會有大量中東企業來港上市,但會提升當地投資者對香港的興趣。
關於「特朗普2.0」時期是否會出現中概股的回流潮,朱雅儀認為,這將取決於公司自身需要及香港市場表現。近期有本地雞煲餐飲公司放棄再在港IPO,轉而赴美申請上市,劉大昌認為,美國對中小型股的審批相對寬鬆,相對香港而言,如創業板(GEM)推出優化政策仍難以吸引企業上市,因此預計香港中小型上市渠道仍要較長時間恢復。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