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港社福界萬千社工看祖國 助社工承擔促進社會發展繁榮使命

香港萬千社工看祖國心連心韶關交流團遊覽丹霞山風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點新聞報道】韶關是一座山與水的城市,參與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心連心學院舉辦的「香港萬千社工看祖國—『心連心』韶關交流團」的約400位香港社福界同工,今日(9日)乘舟於錦江之中,沉醉在丹霞山的美景之間,為一連3天的韶關之行劃下句號。有社工表示,交流團除了實地考察參觀,也有理論學習,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對內地的社會服務有了全新了解,更感受到社工可以承擔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繁榮的使命。主辦方透露,下個交流團下月初將在廣州舉辦3天。

香港萬千社工看祖國心連心韶關交流團遊覽丹霞山風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香港萬千社工看祖國心連心韶關交流團遊覽丹霞山風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擁有近30年社工經驗的香港戒毒會美沙酮輔導服務總監楊旭並非首次到訪韶關,他感嘆20多年前的韶關與如今相比,變化太大了,社會工作的發展也如同城市的變化一樣迅猛。「前些年我透過報章得知廣東的『雙百』工程,而韶關也在短短4年間為社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楊旭。(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楊旭觀察到當地服務十分細緻,除了本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外,也有針對不同個案的特性處理,同時社工站的網絡亦十分緊密。他特別提到,「當地政府善用地區資源,並發動基層黨員以及社工站一起配合幫助居民,可說是雙劍合璧;香港不斷完善地區治理,也可考慮參考內地的模式和經驗」。

他希望更多香港行業同工能參與交流團,不但能觀光認識祖國山河,更多是了解內地如今的社工手法和理念。他分享今次在一段理論學習中,大家了解了Social work(社會工作)和Society work(大社會工作)的分別,很有啟發性。他指出,香港注重採用專業服務手法,若能跳出這個框架,從大局觀、大社會的角度,相信每個社工也能承擔使命,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繁榮。

「這趟交流十分值得,氣氛一流!」香港復康力量總幹事趙立基腿腳不便,出行需要拐杖,上落巴士時都有些困難,但他沒錯過任何一個交流行程。他特別喜歡韶關老年大學的模式,相信值得香港學習。「長者在晚年能夠繼續發展興趣愛好,我很欣賞內地政府為長者提供這項服務」。

(右起)趙立基、林卓迪(香港復康力量)。(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除了專業交流,韶關的青山綠水和人文底蘊都吸引眾人目光,香港復康力量主任林卓迪作為熱愛旅遊的年輕社工,更記錄了不少韶關美景,將回港與同業們分享。他翻閱開手機照片,逐張介紹,「這是張九齡紀念公園裏的建築、丹霞山景色、乳源瑤族特色美食,這些我都會放上社交平台,與朋友分享」。

鍾家明。(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洋港攝)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註冊社工鍾家明表示,今次透過走訪殘疾人康復中心,看到其為有需要的青少年、幼兒提供的細緻服務,感受到國家對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重視,也看到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的良性配合。他表示,這次走訪也與韶關人建立了聯繫,讓大家成為朋友、更加團結。

兩地社福發展「手牽手、心連心」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督導主任杜雪荔十多年前曾在深圳一處社工服務試點參與支援內地社工發展。她回憶當年深圳作為試點時,各項服務都是採用香港的模式逐步建立起來的,後期就有了像黨群社區服務中心這樣的配置,在符合國家情況的基礎上,社工有了本土化發展。今次在韶關的交流行程中,她考察了花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大學、殘疾人康復中心等機構,感嘆其中有香港服務的影子,特別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核心。

杜雪荔指,香港始終經過幾十年的服務探索,才建立了管理規章,雖然兩地社會服務生態會有差異,但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今次在韶關大家看到內地的社工團隊建立起來了,社區內也有很多有心人,大家也見到居民確實受惠於各項政策和服務,這些內地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發展成果,讓我感到驚喜又感動,這樣的交流對香港社工很有意義、也很重要。」

同樣有參與內地社福項目經驗的香港小童群益會助理總幹事許惠娟,提到在2010年機構已派出資深社工到廣州,並籌劃成立民辦非企業機構,培訓社福行業人才,助力廣州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質素得到良好的發展。如今過去十多年,香港小童群益會堅守「孵化器」的初心和定位,全力轉移知識及技術 ,積極推動專業優質的服務發展,所孵化的「廣州市成長動力社會工作專業發展與資源中心」的發展及人才已有所成,中心更在2021年進行獨立發展,但兩地繼續保持緊密聯繫和交流。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鄭惠君透過是次實地考察接觸,對內地社會工作的模式印象深刻。她說,「內地社會工作是一個宏觀的發展,從上至下,深入到有需要幫助的家庭。香港經常是從一個小家庭的問題出發,再考慮採用哪些社會資源投入關顧。兩地方向雖有些不同,但大家目標很一致。」她希望未來能繼續探索協同發展的模式,深化兩地社福界的交往。

交流團團長、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副主席、心連心學院院長譚贛蘭總結是次行程時說,今次參與的機構和同工較上次更多,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前線同工,大家都願意親自了解國家發展,在交流中也會思考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兩地社工服務的異同和原因、兩地交通是否便利、當地政策配合、當地社福機構情況等等。

譚贛蘭指出,交流團至今舉辦兩次,已走訪潮州、韶關,下一站將到廣州。雖然地方不同,但每次交流都是秉承一個宗旨,就是讓香港的社工都能看看祖國不同地方的特色和實際發展情況。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康敬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社福界萬千社工看祖國 助社工承擔促進社會發展繁榮使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