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細思全球文明倡議 對照戰犯濫殺無辜

文/關品方

全球文明倡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是繼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及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之後,連續三年先後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議之一。這些倡議和多年前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完全吻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逐漸廣為人知,如今在全球南方已有共識。美西方出於話語權的考慮,因為涉及認知戰爭,故意不表態,美國甚至一度企圖在聯合國阻撓這個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詞彙在聯合國及其關連機構的決議內出現。說得簡單一點,是美國不夠大氣,說得深刻一點,其實是東西方人文價值的對抗。80億的人類,生活在這個孤獨地轉個不停的地球上,被地心吸力牽引着,當然命運共同,為了和平共處,目光定要一致:就是要共同發展,要維護和平,要文明互鑑,要攜手共進,邁向美好的明天。

巴以衝突已逾一年。以色列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因為有美西方撐腰支持及拱火遞刀,現在以一敵七,到今天已經殺了4萬多人,傷了20多萬人,導致加沙地帶哀鴻遍野,而且大部分是手無寸鐵的婦女和兒童。這樣邪惡的行為,犯下了反人類的戰爭罪,現在還不停手。明眼人已經看出,以色列今次孤注一擲,估計一定要侵佔全部約旦河西岸的土地,非把巴勒斯坦人趕盡殺絕不會停止。中國古語有言:天作孽尤可以,自作孽不可活。全世界目睹以色列的戰狼軍團比當年德國的納粹軍隊和日本的天皇軍隊還要殘忍。

以色列自從1948年建國以來,和巴勒斯坦之間發生了多次衝突。今次的巴以戰爭,可以說是第六次,硝煙四起,炮火連天,戰爭的殘酷,使我們聯想到日本侵華的14年(1931-1945)。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怎不會感同身受?怎能無動於衷?

現時還不知道中東戰火結果如何,估計言之尚早。巴以衝突從來就不僅僅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兩國之間的戰爭,實質上分別代表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對抗,是兩大陣營之間的激烈衝突。從人類文明衝突的規模和淵源角度看,比較俄烏戰爭的影響更為深遠。儘管烏克蘭背後有北約撐腰,但美俄爭霸歐洲始終離不開地緣政治,依舊是世界版圖裏的局部戰爭。巴以衝突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隨着時間的推移,牽扯進來的國家越來越多,包括拉丁美洲。玻利維亞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智利和哥倫比亞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阿拉伯陣營和伊斯蘭集團正重組起來反對猶太民族的原教旨主義。伊朗正逐漸走向和以色列(及美國)發生正面軍事衝突。

自從1967年(以色列和美西方稱「六日戰爭」,阿拉伯陣營和伊斯蘭集團稱「六月戰爭」,史稱「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以來,以色列不斷以軍事行動擴充領土,企圖獨霸整個約旦河西岸,驅逐巴勒斯坦人離開原應由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共享的家園。以色列控制包括加沙地帶在內河西地域的水電糧藥供應,近年不但狂轟亂炸,更將大部分巴勒斯坦人趕出家園,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讓巴勒斯坦人餓死、病死,是種族滅絕、反人類的戰爭暴行。

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人認為猶太民族是上帝的選民,河西地域是上帝應許之地,有絕對權利以復國之名滅絕阻礙他們擴充的非我族裔(即信奉「異教」 的阿拉伯人種)。

現時國際間有呼籲,要把以色列趕出聯合國,相信以色列並不介意。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他們根本不會執行,對聯合國維和部隊及人道救援組織,近來他們照樣殺戳,毫不手軟,已肆無忌憚。如果以色列被彄逐出聯合國,或會更加無法無天。美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偏袒,從歷史、宗教和文化、以至科技、軍事和資本六個方面交織成天羅地網。筆者日後若有機會,可略加分析。

另一邊廂,中國揭櫫的全球文明倡議,作為國際公共產品,是順應國際社會的呼籲,增進文明對話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共同需求。固然有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以至展現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但歸根結底,代表的是全世界酷愛和平發展的全人類的良心和良知。中亞國家對此高度評價,並願意積極踐行。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對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去年12月,全球文明倡議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察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可惜不被美西方接受。他們假裝沒有聽到。

這樣一項全球性的文明倡議,在中亞峰會上得到高度認可。實踐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普世價值,是呼籲全人類共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弘揚及傳播人道主義的共同價值,加強國際人民交流合作。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是為了尋求人類文明的最大公約數,努力實現文明多元與文明互通的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這是全球人類文明的共同吶喊,震耳欲聾,發聾振聵,如天籟之音,擲地可作金玉之聲。比較去年其他九個新詞語,包括生成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全國生態日、墨子巡天等新詞彙和新概念,全球文明倡議可謂凌駕而前,排闥而出,處在極高的層次,對戰犯們犯下反人類罪的行徑直斥其非。

回首中國內地自身,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提倡文明操守,尤其在旅遊方面,經常可以看到提醒的語句。不少港人喜歡到內地旅遊,徜徉於名山大川,對此肯定熟悉。例如:文明是最美的風景;旅途漫漫,文明相伴;旅遊是美時美刻,文明是隨時隨地;文明遊天下,快樂你我他;一花一木皆是景,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言一行要文明;遊遍天下山村,只留腳印一寸;出遊講禮儀,入鄉要隨俗;垃圾不亂扔,舉止顯文明;不刻姓名,多看美景;平安是福,文明是金。類似的這些溫馨提示,在旅遊景點隨處都可以看到。

我們看世界文明發展的趨勢與及國家民族前景的宏圖,既要從宏觀角度着眼,也要從微觀角度細察。二百多年來,中華民族付出了重大的犧牲,才得到今天的繁榮富強。14億多中國人民提出全球發展、和平及文明倡議,因為經歷過苦難,可謂歷史的必然。筆者行文至此,緬懷先烈先賢,王菲《如願》的歌聲,再一次在耳畔響起:

你是明月清風,我是你照拂的夢,見與不見都一生與你相擁。我將愛你所愛的人間,願你所願的笑顏,你的手我蹣跚在牽,請帶我去明天。你曾苦過我的甜,我願活成你的願,勇往直前,這盛世每一天。你是歲月長河,星火燃起的天空,我是仰望者,就把你唱成歌。世間所有的路都將與你相逢,而我將愛你所愛的人間,願你所願的笑顏。你曾苦過我的甜,我願活成你的願,這盛世每一天。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願的眺望?孩子們安睡夢鄉,像你深愛的那樣。我將夢你所夢的團圓,願你所願的永遠,走你所走的長路,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寫的詩篇。天邊的月,心中的念,你永在我身邊。與你相約,一生清澈,如你年輕的臉。今天的盛世,如你們所願。

祈願戰爭遠離我中華大地,相信和平早日來到地球家園。這就需要全球文明互鑑,人類心靈契合。知易行難,難搞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細思全球文明倡議 對照戰犯濫殺無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