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第十四屆深港澳都市水墨作品展於2024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在香港沙田大會堂展覽廳隆重舉行。本次畫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協辦;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下,進一步促進深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交流。
活動邀請了近80位深港澳優秀藝術家,以反映都市景觀、都市觀念、都市情懷為主題,創作80件左右作品。其中,深圳作品30餘件,香港作品40餘件,澳門作品3件。
點新聞記者採訪了此次畫展的策展人趙志軍,以及畫家黃孝逵、黃迪華、陳偉及曹然。
記者:首先感謝各位接受我們的採訪。請問趙先生,此次加入澳門元素背後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趙志軍:當然。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在2024年10月19日至11月24日期間舉辦,因此我們決定將範圍擴展至包括澳門,這樣可以更全面地展現整個大灣區的文化特色。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加強三地藝術家之間的聯繫與合作,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靈感碰撞的平台。對於香港畫家來說,內地畫家對建設成就的歌頌以及澳門畫家自由表達的方式都是很好的參考對象;而深圳則以其開放包容的態度聞名,其作品風格更加多元化。深圳畫家集體來香港寫生三天,去了榕樹灣、地質公園等地,畫出了香港最美的風光,也在此次畫展中展出。
記者:那麼,在保留傳統水墨畫精髓的基礎上,如何體現出現代都市文化的特點呢?
黃孝逵:其實並非我們刻意去「體現」都市文化,而是說這些變化自然而然地影響着藝術家們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就是最早的都市題材之一。隨着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這直接反映到了藝術創作中來。比如說現在深圳就有很多優秀的都市題材作品出現,我相信它們終將被寫入中國美術史冊之中。此外,從深港兩地緊密的合作關係來看,也能反映出彼此間深厚的友誼和共同追求美好未來的心願。
記者:聽起來非常有趣!黃女士,您母親的作品也同時展出,能否分享一下背後的故事?
黃迪華:我媽媽也是一位畫家,從小時候開始我就跟着她一起學習繪畫技巧,並且經常帶我去參加各種畫展認識不同風格的大師。這次能夠母子倆同時參展感到非常榮幸。我覺得相比之下,深圳提供了更寬廣的創作空間,而香港畫家的創新精神獨樹一幟。
記者:陳先生選擇獅子山作為主題的原因是什麼?
陳偉:獅子山精神是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勤奮拚搏、勇往直前。我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紫色調,這既是一種象徵意義上的顏色運用(因為紫荊花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的主要圖案),同時也寄寓「紫氣東來」的美好寓意。希望觀眾能從中感受到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
記者:面對年輕一代或者國際友人時,怎樣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您的藝術語言呢?
曹然:雖然我是在海外接受過專業訓練回來後才開始從事畫畫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主動去了解漢服等古老遺產背後的故事,甚至還會穿上身體驗一番。每件藝術品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只要找到那個點就能引起某個特定人群的關注。重要的是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態去迎接創作吧!
在盛大的畫展現場,記者不僅被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所吸引,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深港澳三地藝術家之間那份難能可貴的深厚友情。他們通過筆觸和色彩跨越地域界限,共同構築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樑。在這些藝術家的努力下,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得以相互交融、彼此啟發,不僅豐富了各自的創作視野,也為促進深港澳乃至更廣泛區域內的文化互鑒與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進一步拉近了「大灣區人」之間的距離,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並加入到這場跨區域的文化對話之中。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