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風雨蘭早前就近5年性暴力個案進行回溯、數據統計及分析,今日(29日)發表最新一份《個案回溯研究統計報告》,目的是加強公眾對於香港性暴力問題的認知、補充現存文獻的不足,提供更全面的參考數據及提供最新形勢分析,為相關政策措施和受害人支援服務提供改善建議。
性暴力個案上升 報案率反下跌
2019至2023年,風雨蘭共向1984宗性暴力個案提供深入跟進,比較2014至2018年的1336宗,個案數字上升48.5%。研究亦發現本港延遲求助的個案數字在過去15年依然顯著,其中在過去5年的求助個案中,由事發當日起計算,整體當事人平均延遲約4.2年才向風雨蘭求助。
然而,研究顯示性暴力事件的報案率卻有所下跌。2009至2013年間,有56.8%的個案事主報案,至2014至2018年下跌至44.1%,而2019至2023年僅有41.4%。風雨蘭資深研究主任邱志恒博士表示,研究發現不少本來進入刑事司法程序的案件因當事人撤訴而終結,反映現有司法程序對個案事主的保護措施並不足夠,從而減低當事人通過司法程序尋求公義的信心。
「強姦」定義不足以涵蓋所有「插入式性侵」
該次研究以插入式性侵、非插入式性侵及非接觸式性侵作個案分類。在2019至2023年間風雨蘭跟進的求助個案中,涉及插入式性侵的個案最多,佔比44.7%;其次為非插入式性侵,佔比31.6%;非接觸式性侵佔比23%。值得留意的是,在涉及插入式性侵的個案中,48位求助者遭受非「陰道交」,在現有司法制度中只會被定義為猥褻侵犯(俗稱非禮)或其他性罪行。
過去15年涉及非接觸式性侵的求助個案,如影像性暴力、言語性騷擾等呈顯著上升趨勢。從2019至2013年間的33宗,升至2014至2018年的137宗,再大幅升至2019至2013年間的448宗。而影像性暴力個案中,有45%侵犯者是事主的親密伴侶。風雨蘭總幹事莊子慧表示,在個案輔導過程中發現影像性暴力及親密伴侶性暴力都牽涉出社會缺乏對「同意」概念的清晰而一致的理解。
籲推動法律改革 展開全面性暴力預防教育
針對以上研究,風雨蘭建議推動法律改革,以提升事主透過刑事司法制度爭取公義的信心,包括就「同意」訂立明確法律定義,以「插入式性侵罪」擴闊現有「強姦罪」的落後定義,以及為檢控及法庭人員提供充足培訓以確保創傷知情實踐。同時鼓勵求助、改善延遲求助情況,措施包括公立醫院內設置一站式危機支援中心,配備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標準的設施,在港島、九龍和新界各設立一站式危機支援中心,提供全面醫療司法程序支援。
在文化層面,風雨蘭呼籲展開全面性的性暴力預防教育,長遠要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性教育。短期內開展針對知情同意、影像性暴力、網絡素養的性暴力預防教育。在各級學校推廣及落實全面性教育,將性教育列為必修科目並製定專門的教學指引,給學校及老師做參考。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