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人才辦推粵語課 助抵港人才融入香港

【點新聞報道】廣東話的九聲六調難倒不少人,抵港人才也不例外。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深明他們的需要,遂與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合作舉辦常規廣東話課程,協助他們學習粵語,盡快適應和融入香港生活。

日常對話 靈活運用

為期兩個多月的課程共12節,以圍繞日常生活的主題教授廣東話用語和句式,涵蓋交通、購物、美食、職場等,並鼓勵學員分組交流,建立信心。

導師陳泳因說,學習任何語言不外乎多聽多說。他們設計了多個生活和工作場景,例如讓學員訪問同學付款方式的使用習慣;而「香」、「商場」等字詞對他們來說有難度,課堂上也會讓學員特別加強練習。學員完成課程並通過考試,更可獲頒發證書。

陳泳因指課程設計了多個生活和工作場景教授廣東話,並鼓勵學員分組交流。(政府新聞網)

細心策劃 滿足所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早於4月已曾舉辦粵語體驗課,讓新抵港人才透過對話訓練,掌握廣東話的日常應用和技巧。人才辦總監劉鎮漢指反應非常好,於是陸續推出長期課程。

劉鎮漢說,人才辦曾試驗不同模式,收回的意見中,學員想以輕鬆的模式學習,不要太多人。因此這次推出的廣東話課程是小班教學,只有十多人,也採用較輕鬆手法教學。

他補充道,年輕的人才較急切找工作和租屋,有家庭的則重視找工作、找學校和租屋。大家都認為如果能學習廣東話便最好,因此人才辦下一步計劃為來港人才子女和非華語來港人才開設廣東話課程。

學員專注聆聽導師示範,並努力練習廣東話發音。(政府新聞網)

積極宣傳 全球招才

人才辦除了幫助人才落戶香港,也積極向外宣傳香港優勢。劉鎮漢形容人才辦目標清晰,根據本港人才清單和調查報告,了解各國人才分布,再制訂每年的出訪計劃。未來一、兩個月起,人才辦將馬不停蹄,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以及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搶人才。

劉鎮漢說,不論語言方面還是生活習慣,當局都認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擁有商業服務、醫療、資訊科技等方面的人才。歐洲人才分布較分散,主要是人工智能、電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其中德國就較多商業服務、科技人才。

他又說,人才辦成立十個多月以來,最大挑戰是與時間競賽,相信今年年底可達成多項績效指標,包括網頁瀏覽量、社交媒體平台數量、追蹤人數和合作夥伴數量等。

劉鎮漢指,不少抵港人才都希望學習廣東話,人才辦下一步計劃為來港人才子女和非華語來港人才開設廣東話課程。(政府新聞網)

相關閱讀:

至8月底逾6.3萬人經高才通來港 陳國基:助豐富香港人才庫

人才義工計劃啟動 孫玉菡冀助新來港人才融入本地社群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人才辦推粵語課 助抵港人才融入香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