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聲|實地感受當代「愚公」的精神力量 記港區人大代表團訪紅旗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在河南考察。

文/黃冰芬

近日,我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繼續在河南的考察,來到安陽林州(也稱林縣)參觀了被譽為「人間奇跡」的水利工程紅旗渠。這是我聽過的父輩們艱苦奮鬥歷史中最壯烈的故事之一,那首《定叫山河換新裝》的《紅旗渠》電視劇主題曲旋律猶在耳邊迴響。今次我有幸親臨這片土地,深受震撼和感動。

作者參觀完紅旗渠,深受震撼和感動。

我們參訪時榮幸獲林州市副市長李蕾親自講解。作為林州人,她的講解引人入勝,故事中包含許多感人細節。在她的分享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紅旗渠所承載的精神力量。

林州地處盆地,山區的自然條件惡劣,旱災頻繁。為了解決307個村莊的飲水和農田灌溉困難,當地人常常穿山挑水,村民最遠每天需走二、三十華里。李副市長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曾有一位老婦好不容易到山裏挑了一擔水回到家,媳婦出門迎接卻不小心打翻了水桶,她愧疚之下在除夕夜選擇了輕生。這一桶水竟然比得上一條生命,反映了當年生存環境的殘酷。

作者與林州市副市長李蕾合照。

河南經歷過1942年前後的旱年大饑荒,那一代人對生命的珍貴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決心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30萬人毅然響應,懷着堅定的信仰去建渠。因此,紅旗渠不僅是高舉紅旗前進的象徵,更是高舉信仰勇往直前的體現!

紅旗渠的故事如同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渠全長約1500公里,蜿蜒於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上。那裏山勢陡峭、石質堅硬,在物質資源極匱乏的年代,難以想像人們赤手空拳開山劈石,用最簡陋的工具開渠引水,靠着集體團結的力量,歷經十年艱苦奮鬥,最終引來了這一渠河水,解決了數百年來的缺水問題,為後代留下了希望。

港區人大代表團訪紅旗渠。

「所以我們才明白當年父輩提出的口號的深刻含意:苦,但不幹,更苦;難,不敢幹,就更難!幹了,就有希望,不幹,就一點希望都沒有!」李副市長的解說,讓我們動容。

來到紅旗渠青年洞,那裏只能看到紅旗渠其中一小段,正是閘口一段。我想起博物館那張照片就在這裏拍的:當年萬人聚集在此共同見證河水從此處奔涌而出,萬民沸騰,熱淚盈眶!那「讓山河改道」的異想終於實現了。那輩人的拚搏精神和信仰如同那奔流不息的渠水,激勵着一代代奮鬥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讓山河改道」的異想終於實現了。

紅旗渠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座精神的燈塔,提醒我們在當今社會中高舉信仰旗幟、勇於面對挑戰,還要積極行動。雖然我們生活在物質豐盈的年代,未嘗過苦但未必不知道苦,我們可透過聆聽故事、實地參訪,以同理心去理解,將這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無私奉獻精神傳承下去。

紅旗渠的精神體現了感恩、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毅力、生存的信仰和團結的力量⋯⋯這渠水奔流不息,激勵我們要堅定信念,開創未來:該做事時,要全力以赴,該作為時,要勇往向前不退縮。以紅旗渠的精神為指引,為成就更美好的未來,奮鬥當下!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

更多閱讀:

點聲|尋跡武術聖地領略國粹魅力 隨港區人大代表團訪嵩山少林寺有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聲|實地感受當代「愚公」的精神力量 記港區人大代表團訪紅旗渠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