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說好新聞專業的普通話?

文/王妮娜

筆者今年秋季在香港樹仁大學開設一門課程:新聞專業普通話。開課前頗擔心學習的人數少有可能取消,因為傳媒是一個收入並不高、對從業者的素質和體力以及耐心要求較高的職業。這些年不少大學的新聞傳播系收生下降,有些課程可能只有寥寥數人報讀。加上英文在本港運用普遍,新聞專業普通話往年註冊人數向來不太理想,今年情況如何?筆者頗為忐忑。

出乎意料的是註冊人數超過30人,90%的學生專業為中文,且有志於從事傳媒工作。這一方面說明今年大學收生人數顯著上升,另一方面傳媒業對於文科學生的吸引力處於上升通道。此外,新聞專業普通話的修讀人數理想顯示:隨着兩地融合加速,採訪來自內地的普通話人士需求上升,越來越多的文科學生正在考慮通過提高普通話水平,以符合內地交流禮儀和慣例的方式,打開他們在傳媒的職業通道。

本港不乏推廣普通話的項目,大學也專門開設普通話測試課程幫助希望改善普通話發音和表達的本地學生達成目標。普通話也有專業之分,在香港不少盈利機構開設財經普通話、法律普通話等專門課程。如果說財經和法律在普通話中有專業名詞,新聞專業普通話究竟學習什麼?如何幫助香港本地學生通過改善普通話的表達,讓他們能夠在新聞工作中,去了解和報道傳說中的中國故事?有不少詞彙和字句需要熟悉,更重要的還有藏在表達方式後的文化背景亟待了解。

以國家隊奧運冠軍前段時間訪港為例,有一家港媒記者提問全紅嬋,「在香港不僅媒體,群眾對你的關注也特別多,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筆者問學生,在這個採訪問題中,記者的普通話發音比較標準,可是如果需要改進的話,你們有什麼建議?學生面面相覷,不知從何下手。殊不知,群眾這個詞儘管是民眾的同義詞,運用卻有特殊的語境和場合。對於全紅嬋的採訪記者此處用市民更符合表達慣例,相信對於全紅嬋來說,在聽到的時候也不會產生違和感。

筆者注意到,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是本港大學中開設新聞專業普通話為數不多的高校。這一方面表明該大學生源以香港本地學生為主,另一方面,中文的新聞報道在課程設置中,和英文一起成為大學培養具有國際新聞視野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意畢業後從事傳媒業的香港學子,均具有聽懂普通話、運用普通話交流的能力。但是如何理解內地文化,尤其是政府、社會和經濟領域的政策脈絡和動向,是設計採訪問題以及與採訪對象進行交流時,較語言更重要的基本功。從這個意義上說,說好新聞專業的普通話前提是理解新聞主體的文化,這對於客觀、真實、準確報道新聞事件至關重要。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紙媒的春天

生活中的傳播學|奧運天團訪港 國民身份認同指數創新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說好新聞專業的普通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