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偉傑
當社會大眾的焦點都放在奧運獎牌得主及文憑試狀元修讀什麼「神科」時,75位在囚人士最近在各位嘉賓的見證下,於立德學院正式畢業。學員能洗心革面、改過自新,家人在子女服刑期間仍不離不棄,作為其中一位頒發畢業證書的嘉賓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不禁也流下男兒淚。
修畢課程等同5科2級 歧視普遍成職場絆腳石
去年成立的立德學院專為在囚人士提供應用教育文憑課程,並邀請大學的老師教授課程內容。儘管校舍、課程及師資等配套已經到位,但在立德學院的求學之路卻殊不簡單。重拾放下多年的書包固然要鼓起莫大勇氣,背負「案底」的包袱仍堅持繼續讀書,需要極其強大的毅力。在修畢課程後取得相等於文憑試5科2級的資歷的確能為畢業學員提供基本裝備,但職場對更生人士仍普遍存在歧視卻仍是他們投入社會工作的絆腳石。
申報「案底」成指定動作 就業權利難獲保障
根據懲教署的數據,更生人士獲釋後6個月就業跟進期內的就業率在近年一直高達八成,去年更高達86.9%,但這是否代表更生人生在職場跟常人競爭相同職位時,能獲得公平對待呢?無論是申請政府或私人公司職位,申報是否有「案底」差不多是指定動作。雖然在《罪犯自新條例》下更生人士可選擇「不披露」有「案底」,但若被僱主追問曾否犯事或被定罪,更生人士仍需如實回答,否則便有被追究可能。況且香港現在沒有任何「案底」歧視條例,僱主仍可隨時因為求職人士有「案底」而拒絕僱用。由此可見,更生人士在獲釋後的就業權利一直以來並沒受到保障。
對更生人士一視同仁 正面社會風氣愈趨盛行
在立德學院的畢業典禮上,一位曾被裁定「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和「恐怖活動罪」被判監9年的學員分享他畢業的感受,表示自己過去曾被太多偏激及錯誤資訊荼毒,以為暴力便可解決問題,最終鑄成大錯而感到非常懊悔。「浪子回頭金不換」,既然這批學員已對所犯的過錯進行深刻反省,並在服刑期間身體力行不斷進修以裝備自己,社會大眾何不在他們獲釋後暫且擱下對「案底」的歧視與偏見,在工作及生活上以一視同仁的方式對待,重燃更生人士對生命的希望。只要社會真正接納更生人士這股正面風氣愈趨盛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句金石良言便能變得更有說服力。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