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上漲0.5% 出遊熱潮帶動旅遊和住宿等價格走高

暑假出遊熱潮帶動了旅遊和住宿等價格的走高。(點新聞圖片)

【點新聞報道】國家統計局今日(9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5%,高於市場預期的0.3%,漲幅較6月的0.2%擴大了0.3個百分點。同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8%,與市場預期相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此表示,7月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0.5%,主要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影響。其中,豬肉價格受前期產能去化影響持續上漲,天氣因素則導致鮮菜、鮮果、雞蛋等食品價格表現強於季節性。然而,核心CPI受耐用品需求偏弱及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漲幅有所回落。服務價格整體表現平穩,旅遊價格呈現季節性上漲。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表示,暑假出遊熱潮帶動了旅遊和住宿等價格的走高,但耐用消費品需求放緩導致非食品價格漲幅收窄,服務價格漲幅則保持穩定。在居民通脹方面,消費需求的恢復以及部分地區降雨較多推動了食品物價的短期快速反彈。然而,核心CPI同比上漲0.4%,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成為拖累核心CPI的重要因素。

PPI方面,7月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8%,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但同比跌幅收窄。溫彬指出,從行業來看,上游能源類與有色類價格出現反彈,但中下游行業依舊偏弱,汽車等交通設備製造業有所回升。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下行,下游需求依然偏弱。購進與出廠價差有所擴大,顯示出工業企業上游利潤空間強於下游。

馬泓提到,PPI環比和同比延續負增長,有色及航運價格高位回落,輸入型通脹壓力減輕。工業生產活動放緩導致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PPI同比承壓。CPI與PPI之間的價格剪刀差上升至1.3%,表明工業部門提價難度高於終端消費市場,房地產下行對傳統產業拖累依舊顯著。

展望未來,溫彬指出,豬肉價格「上有頂,下有底」,夏季天氣因素對短周期食品的衝擊有望逐步緩解。核心CPI仍將受到需求制約,整體通脹水平預計仍將低於政策目標。PPI方面,由於去年低基數效應逐漸消失,疊加主要發達國家衰退預期影響,全球商品價格明顯回落,PPI可能面臨同比降幅擴大的局面。同時,隨着全球主要央行進入降息周期,未來我國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發力空間。

馬泓認為,未來國內需求淡季特徵仍將體現,翹尾因素拖累程度加大,CPI同比可能放緩。此外,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以及房地產建設持續下行拖累,PPI跌幅或進一步擴大。綜合判斷,8月CPI和PPI之間的價格剪刀差可能走闊,需求不足問題導致的供求關係難以在短時間內向平衡區間靠攏,國內物價水平處於低位,有待更多刺激政策出台。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倪巍晨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7月CPI同比上漲0.5% 出遊熱潮帶動旅遊和住宿等價格走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