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脈江蘇|「白茉莉」台灣畫家邱晉芛:我是驕傲的中國人

「好一朵茉莉花」,在南京看到街頭店舖招牌,「白茉莉」邱晉芛開心留影。(點新聞記者杜家宜攝)

【點新聞報道】「我喜歡江蘇,我去過泰州。」7月2日,台灣畫家邱晉芛細細回味參加「尋脈江蘇 文匯兩岸」交流活動在南京與無錫度過的5天時光,戀戀難捨。在台灣,「白茉莉」的名氣比邱晉芛本名更大。邱晉芛說,「在江蘇度過的短短5天,我每天都處於感動中。我有一個使用十幾年的麻將手遊賬號,名稱:驕傲的中國人。」

「數千年的科學、建築、天文、宗教、藝術等等歷史,至今讓西方可望而不可及,身為中國人的後代,我當然驕傲。」邱晉芛自豪地表示。

這是她第一次來南京,邱晉芛隨交流團參觀了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牛首山,及雲錦博物館等。

「看到中山陵,我非常感動,親身感受到大陸對中山先生的尊崇。當在台灣的中國人逐漸遺忘中山先生之際,這只是個平常日,中山陵滿眼大陸鄉親老老小小,卻有那麼多人來中山陵向偉人致敬,這是多麼可貴的場景啊!」邱晉芛反覆感慨。

無錫的早餐豐盛,邱晉芛說「茶葉蛋很香」。(點新聞記者陳旻攝)

「正在習工筆畫的我,到了牛首山,彷彿到了天堂!室內處處是中國傳統繪畫與雕刻的藝術呈現,整個人身心靈感到十分舒坦。」邱晉芛驚羨,「宏偉的建築外觀,朴質的中國卡榫特色,看似向天際延伸,不卑不亢的氣度與自然融合為一,獲得國際大獎肯定,實至名歸。」

牛首山佛頂宮,大小穹頂互為依託,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聖意象,榮獲「魯班獎」與「詹天佑獎」。

交流團在無錫夜遊運河,參觀古窯群遺址,了解江南地區的制陶工藝與陶瓷文化。圖為邱晉芛(左一)在錄影古代金磚展品。(點新聞記者陳旻攝)

此行,交流團成員是來自台灣的文化界與社會知名人士、台青自媒體代表,邱晉芛擔任領隊。她一路清點人數,叮囑各種事項,悉心關照大家,瘦小單薄的身軀卻蘊含着堅定的力量。

交流團參觀無錫東林書院,右二為邱晉芛。(點新聞記者陳旻攝)

「我也喜歡無錫。無錫排骨入口即化,甜味兒非常滿足對食物的安全感。」邱晉芛真誠地表示,兩岸需要更多的來往與交流,「特別是多讓年輕人來,親身感受祖國綿長厚重的歷史文化根脈,親眼目睹祖國大陸居世界先進的發展成就。」

(點新聞記者陳旻南京報道)

更多報道:

尋脈江蘇|台灣學者:南京牛首山創東方佛教藝術新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尋脈江蘇|「白茉莉」台灣畫家邱晉芛:我是驕傲的中國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