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聲|提防AI「幻覺」 重視事實核查

我們應秉持了解、學習、應用的心態,迎接AI新時代的來臨。(點新聞資料圖)

文/彭韻僖

21世紀人工智能(簡稱AI)熱潮席捲全球,能根據指示和大數據庫生成文字、圖像以至媒體的生成式AI技術面世,更是震撼人心,用家只需輸入簡單文字,短短數秒間便可作文寫電郵做簡報、甚至作曲作詞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至隨意輸入文字便可生成短片的生成式AI工具Sora等,為各行各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在學習或工作上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其潛藏不少問題和破壞力,其中「AI幻覺」成為了一個極大致命傷,對教育界更是挑戰重重。

不少用家使用生成式AI工具例如ChatGPT時,會發現其生成的答案真假難辨、會說謊甚至捏造事實,原因是生成式AI工具的大型語言模型,接收了大量資料數據作為其知識訓練,工具利用這些知識來「理解」用家要求,從而產生用家需求的內容,為了合乎用家要求,AI工具會預測用家輸入要求的文字中最有可能出現的詞語,從資料庫的知識中「創造」出內容,因此有可能產生出疑似正確、但實際是虛假甚至是荒謬的答案,內容有可能連專業人士也未能分辨,這種現象被稱為「AI幻覺」(AI Hallucination)。

筆者經常在不同場合,接觸到不少教育界人士包括校長、老師等,每每提到AI的使用時,均令他們大感頭痛,因新一代學生熱衷於科技應用,生成式AI技術的普及,令學生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簡單輸入指示,便能在短短數秒時間內,替他們完成原本可能要花上數小時、需要大動腦筋的功課習作,例如中、英文作文,撰寫計劃、報告書等等,老師們在審閱習作時,會發現其內容在文法上非常出色、沒有破綻,但再細閱內容時,會發現不少問題,可能是與事實不符、有偏頗或誤導的情況等等。

欠缺正確觀念使用AI,有可能令學生失去了思考、學習的過程,筆者更擔心的,是AI擴大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導致學習兩極化的情況:因AI需輸入指令運作,目前大部分AI工具均需以英語輸入,語文能力較好、較聰穎懂得利用AI加快學習的學生,在學習上會跑得更快更高;反之,不求甚解地倚賴AI的學生,不動腦筋地繞過了學習過程便取得答案,其自主學習可能因而變得更遲鈍。

香港報業評議會早前舉辦了「AI對學習及傳媒的挑戰」研討會,探討AI對學生學習及傳媒運作帶來的挑戰,參與的校長及教師均直言,AI大趨勢不能阻擋,校方面對AI浪潮,極具挑戰性,有校長提出,要教育老師及學生使用AI時要有誠信,不能把AI生成的內容視為自己的內容,由於AI生成的內容有太多錯漏或偏頗之處,使用AI有效率地搜尋資料、或協助工作的同時,需自行分析內容是否有問題,核查資料的準確性,非常重要。

事實上,AI熱潮勢不可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生成式AI技術發展迅猛,令社會生產力帶來革命性影響的同時,也出現了內容造假、算法出現偏見等「AI幻覺」的安全隱患,在全球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下,生成式AI產生出來的虛假圖片或影片幾可亂真,更成為別有用心者或不法之徒傳播不實訊息甚或行騙的工具。

然而,我們不應視AI為洪水猛獸,AI未能取代人與人的溝通,亦不能代替人類的批判性思考及創意,但未能好好掌握使用的人相信定會被淘汰;我們應秉持了解、學習、應用的心態,迎接AI新時代的來臨,教育下一代以正確的方式以及價值觀使用AI工具,尤其注意需特別關注內容的事實查核、是否存在偏見,抱持懷疑精神,讓AI成為培育下一代的正面工具,為社會創造新機遇。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

相關閱讀:

騰訊AI助手騰訊元寶上線 提供AI搜索、總結、寫作等功能

理大研究:訓練AI大語言模型有助模仿人腦理解語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聲|提防AI「幻覺」 重視事實核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