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經民聯籲建大灣區自貿區 提七大方向消除粵港澳現存融合壁壘

【點新聞報道】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並為香港發展注入更大的動能,經民聯就有關議題展開深入研究,今日(23日)發布「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大灣區自貿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出席發布會的經民聯成員包括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梁美芬、劉業強、吳永嘉,秘書長陳祖恆,副秘書長陸瀚民和執委龍漢標。

盧偉國(中)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的實踐,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盧偉國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的實踐,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24年1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出台,提出率先實現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這為大灣區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機。但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至今在深度融合方面存在不少規則、機制方面的障礙。所以,經民聯提出建立「大灣區自貿區」的建議,總體目標是將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準開放政策適用範圍拓寬至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貨物、服務、資金、人員等市場要素自由便利流動,並推動廣東與港澳在規則、管理、標準等領域全面對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面向全球高水準開放。

報告具體提出包括金融、創科、人才、貿易、法律、人流及通關七大政策重點,推行新型關放政策,優化整合現有政策,逐步帶動全面構建大灣區自貿區的市場體制。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家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既是內地企業境外投融資的首選通道,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地和強化國際金融合作的重要抓手。在大灣區自貿區的進程中,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必將向縱深推進。經民聯認為發展金融關鍵在於用好香港的金融優勢,以「前海金融30條」為基礎,全方位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通過強化實施大灣區金融機構牌照和資格「單一通行證」制度,支持香港金融機構進駐大灣區城市設立運營中心,從而鼓勵更多大灣區優質企業在港上市融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充足金融資源。

而創新科技是大灣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力和途徑。河套合作區作為大灣區的四大合作平台之一,經民聯建議以河套合作區為平台,開通「綠色通道」,確保人員、物資、資金、數據等創新要素都能夠便捷流動,打通大灣區國際創科合作通道,建立與香港國際化體制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就業稅收及社會保障政策、科研管理體制機制、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等,並由中央支持香港在北部都會區成立「國家實驗室」,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梁美芬(中)表示,高才通的設立減少了內地人才落戶香港的差異感。(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在人才政策方面,經民聯認為需要擴大稅務優惠,並將區內各地個人所得稅優惠整合成為統一的優惠政策,擴大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涵蓋範圍,為外籍人才往來提供便利,設立「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將大灣區打造為全球一流人才嚮往的集聚地。提及「高才通」計劃,梁美芬表示高才通的設立減少了內地人才落戶香港的差異感,但同時她希望政府可以盡快搭建一個中間平台,提供專業人才的認證配對渠道,幫助人才與企業配對,最大程度活躍人才市場。

在貿易方面,經民聯建議在大灣區自貿區內實行最開放的貿易政策,制定最短、最少、更開放的負面清單,特別是進一步放開金融、通訊、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限制,降低香港業界在區內市場的准入門檻,讓香港企業享受國民待遇。

經民聯認為,建立大灣區自貿區,必須就服務貿易、投資等建立通用的法規、規則和標準,包括完善民商事爭議解決制度,全區實行「港資港法港仲裁」,提升消費市場監管及一體化水平等。通過有針對性的法規為企業解決法律爭議提供更多方便,有利提升大灣區與國際法律制度的銜接,並制定大灣區通用的知識產權制度,實現三地知識產權互認。

粵港澳三地人員便利流動是構建大灣區自貿區的必要條件。然而,目前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的人員往來卻存在單邊限制的問題,港澳居民可以自由進出大灣區內地城市,除深圳以外的內地居民來港澳則大多需要每次單獨辦理簽注手續。這種安排,阻礙了三地人員交往。報告建議大灣區人員往來應該盡量減少限制,盡快恢復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並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

此外,香港目前共有7個陸路口岸連結深圳,其中只有皇崗口岸全日開放,其餘6個仍然限時通關,對大灣區人員流動構成障礙。若創新口岸通關模式,先在羅湖及福田兩個鐵路口岸延長通關時間,逐步達致所有口岸24小時通關,全面實施「一地兩檢」,便可以大幅縮減通關時間及程式,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

盧偉國強調,建立「大灣區自貿區」,不僅可帶動廣東對外開放水平跨上一個新的台階,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而且建立一個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超過1.3億的自貿區,港澳將從中獲得更加巨大的投資貿易機遇和經濟能量,創造「一國兩制」實踐的新輝煌。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報道)

相關報道:

直播Live|經民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研究報告」發布會 |5月23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民聯籲建大灣區自貿區 提七大方向消除粵港澳現存融合壁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