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夢璐
法語版《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et Juliette)是音樂劇中的一個經典之作,很多人親切地簡稱這部音樂劇為「法羅茱」。《世界之王》(Les rois du monde)、《愛》(Aimer)、《恨》(La haine)、《這不是我的錯》(C'est pas ma faute)、《絕望二重唱》(Duo du desespoir)等等,每一段音樂都有其不同的主題,繼而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巧妙串連起來。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大致故事內容是直觀易明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在維羅納市(Verone),一對分屬蒙太古(Montagues)與凱普萊特(Capulets)兩大家族的年輕人——羅密歐與茱麗葉愛上彼此,卻因家族世仇而導致了一場愛情悲劇。這場愛情因超越了家族、時代、世俗而被傳唱至今。但是,故事不僅在歌頌偉大的愛情。在音樂劇的呈現中,「愛情」更傾向於是載體,而「命運」才是推動一切情節發展的關鍵。

背後操縱的手:「死亡之神」還是「命運之神」?
在原著《羅密歐與茱麗葉》中,並無「死神」這一意象。在原著中,死亡是一個事件,並無過多引申。但是在音樂劇中,作者將「死神」這一角色具象化在舞台上,這位角色從劇首貫穿劇尾,遊走在每個角色身邊,全程都很難被人忽視。
在整部劇中,她沒有一句台詞,但是被其觸碰之人都會在下一秒死去。在兩大家族打鬥情節,提波爾特(Tybalt)殺死茂丘西奧(Mercutio),死神向茂丘西奧吹了一口氣;當羅密歐為摯友報仇殺死提波爾特時,死神為羅密歐遞出了一把刀。在被驅逐出城後,茱麗葉在神父的幫助下喝藥假死,但歸來的羅密歐卻因未知實情而為此殉情,死神獻上死亡之吻;當茱麗葉醒來後發現自己所愛之人已經離世,死神再次遞出了刀,讓兩位相愛之人相繼終結了生命。
在劇中,既定的兇手被模糊化,聚焦到了「死神」這一角色上。死神,是所有悲劇發生的源頭。而兩大家族之間的仇恨與打鬥,都不過是死神瞬間的念頭。
不過,這一角色雖是劇中所有死亡的源頭,但是其劇中的使命卻不單單是帶人離去。她是一雙大手,站在俯瞰的視角,欣賞着所有人經歷着什麼,同時操縱着所有人命運的走向。

在羅密歐被驅逐出城後,茱麗葉找到了神父,請求其幫助兩人在一起。神父給其一瓶「假死藥」以瞞天過海,成全二人。可是在送信給羅密歐的途中,「死神」此刻化身「命運之神」,將信件揉碎。沒有收到信件的羅密歐看到已經沒有氣息的茱麗葉,選擇為其殉情。由「命運之神」創造的一系列巧合,讓二人的故事成為了一齣悲劇。
面對命運 「愛」是永生不息的生命
「死神」遊走在劇中每個衝突情節,爭鬥中、仇恨中,不過她也存在於劇中相對美好的情節中。在羅密歐與茱麗葉私下找神父為其證婚時,「愛」這首歌的旋律出現了。此時,死神就在身邊注視着兩人,試圖瓦解兩人的愛情。但是,二人對唱着:「愛讓我們不再恐懼」、「愛是永生不息的生命」。在此刻,愛凌駕於死亡與命運。

在台上,大約有幾十位演員在歌舞,死神是一個人;當台上所有人在吶喊時,死神是寂靜的。但是在對比之下,死神的力量卻高於所有人。她創造了劇中所有的死亡,包括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死。所有的死亡發生在「仇恨」中;而面對「愛」,是死神唯一無能為力的時刻。
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很多人都是死亡的結局,但是它並沒有被列入莎翁「四大悲劇」。因為,羅密歐與茱麗葉面對愛時,並沒有退縮;在面對死亡時,他們選擇了奔赴自我;在面對愛時,是他們奔赴了死亡,而不是死神選擇了他們。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