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發聲|沙田逢雨陷困境 雨季將臨如何防範水災?

香港正進入雨季,沙田也是香港暴雨後水浸重災區之一。(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點新聞報道】夏日臨近,香港亦正進入雨季,頻繁的暴雨導致多區傳出水浸災情,汽車和道路全被浸在泥水中,市民涉水出行,有擋土牆山泥傾瀉,道路遭到破壞;而沙田區三面環山、北臨吐露港,具有山谷地形特色,相對於香港其他地區,沙田區雨量屬於偏高,加上排水系統老舊,也是香港暴雨後水浸重災區之一。

2023年9月世紀暴雨後,沙田西(即大圍、沙田巿中心、火炭)一帶,民居特別受影響。(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2023年9月世紀暴雨後,沙田西(即大圍、沙田巿中心、火炭)一帶,民居特別受影響。(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在去年9月香港的「世紀黑雨」期間,沙田區內多處發生山泥傾瀉,平日只有少量流水的城門河上游的大圍明渠,突然出現大量洪水從山上湧入。出現的水流湍急猶如激流,水位更急漲,一度高於9米,不斷有河水拍打橫越明渠上的行人橋,更險些波及位於美林邨的中電電纜橋。事後,近碧田街、香粉寮街及美林邨的明渠河岸,有大型橋墩的石屎板被洪水沖擊而受到破壞。美林邨附近有河堤相連的行人路,更因水土流失而被沖毀,出現一個大洞,令附近兩棵大樹的根部外露。

沙田區居民反映暴雨後水浸情況。(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沙沙田區居民反映暴雨後水浸情況。(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沙田區議員及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副主席鄧肇峰向點新聞記者表示,沙田地區雨後出現水浸或路面破壞較為常見。近期幾乎每次暴雨後,他都會接到居民反映區內出現的水浸個案。4月底的一次暴雨後,沙田瀝源邨附近街道便出現大量積水覆蓋路面,居民只能被迫踩進積水前行,有行人亦被迫繞路到車道上避開積水,還要提防車輛經過濺至行人道大片水花。此外,沙田多個鄉村也有居民反映,擔心暴雨導致住宅附近樹木倒冧,安全得不到保障。

直到最近,市民仍能在沙田各處看到世紀暴雨的破壞痕跡。(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點新聞記者早前在暴雨期間前往沙田城門河觀察,當天雨勢迅猛並伴隨大風,眾多行人索性在有頂的地方停下避雨。城門河水位激漲,大圍多處單車徑或隧道等低窪路段積水,積水深處可浸到腳背,排水系統似乎已經無法負荷降雨量,行人不得不涉水前行。記者亦通過在一旁躲雨的劉女士了解到,大圍經常大雨,雨勢就又凶又急,每次那些排水口根本排不及,橋底低窪的地方就會積水,自己只能踩水過去,到家的時候鞋子都濕了。

大圍多處單車徑或隧道等低窪路段積水,積水深處可浸到腳背。(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城門河水位激漲。(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排水系統無法負荷降雨量,行人不得不涉水前行。(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當天雨勢迅猛並伴隨大風,眾多行人索性在有頂的地方停下避雨。(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攝)

近年市區急速發展,大面積的天然土地變成已鋪築地區,令原本由土地存留的雨水,現在會瞬間變成地面徑流,接近主要水道的已建設區加以擴展,亦可能削弱這些水道的排洪能力,令水浸問題加劇。在雨季前,政府若能定期安排人手進行河床清理工作,便可以在暴雨時方便水流暢順通過水渠,避免大面積水浸。除排水問題之外,斜坡及擋土牆也應定期妥善維修,避免雨水滲入斜坡並侵蝕泥土,引發山泥傾瀉問題。

每逢大雨,居住在山邊、鄉郊的民居特別容易受水浸影響。(區議員鄧肇峰供圖)

鄧肇峰亦從專業角度建議,希望渠務署、地政總署(樹木辦)、康文署等政府相關部門要更積極主動洞察危險,進行疏浚、危險樹木處理,避免意外再發生。與此同時,民政事務署也可以引導旗下分區委員會、關愛隊成員,收集不理想的情況,例如路邊積水、行人路凹陷、磚頭鬆脫、危險樹木,向相關部門反映,保障暴雨下市民安全。

據天文台預料,一道低壓槽會在12日逐漸靠近華南沿岸帶來驟雨及雷暴,這周又會不停降雨。鄧肇峰呼籲,有關部門正視沙田水浸問題,提前做好準備,保障居民生活出行。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發聲|沙田逢雨陷困境 雨季將臨如何防範水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