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美警射橡膠彈 電擊被捕學生

美國大學反戰示威浪潮蔓延至全美及至加拿大,合共逾40間院校都有親巴勒斯坦的大批學生示威,抗議美國一邊倒支持以色列濫殺無辜。而美國警方介入程度明顯升級,全副武裝的警察衝入多間校園,大規模拘捕並暴力毆打學生,至當地時間周四(4月25日),過去一周內已有超過500人被捕。在佐治亞州埃默里大學,警方使用電擊槍拘捕抗議者,發射橡膠子彈和催淚彈驅散人群,是抗議活動爆發以來首次。南加州大學的抗議學生也與警方發生衝突,近100人被捕,校方宣布取消原定下月10日舉行的畢業典禮,採取新安全措施。國際問題專家對香港文匯報分析指出,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根源在於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當局一邊倒力挺以色列,對以軍無差別攻擊導致加沙平民死傷視而不見,國際正義沒有得到伸張。

至少6名警員合力制服手無寸鐵的女士。(法新社)

全美大學援巴集會拘逾500人 警暴升級有色人種成目標

埃默里大學連日有學生組織和平抗議,警方周四進入校園,強行拘捕多人。《華盛頓郵報》引述社媒片段顯示,多名警察將一名抗議者推倒在地,掏出電擊槍電擊他的腿。多名學生和教職員證實,警員發射了橡膠子彈和催淚彈。白人女學生貝拉表示,「大批警察包圍抗議學生在校園內的營地,有色人種學生明顯成為攻擊目標,受到電擊和催淚彈攻擊,當我試圖離開現場,我也被催淚彈擊中。」

持槍警員準備發射橡膠子彈。(法新社)

南加州大學取消畢業典禮

南加州大學抗議學生當地時間周三晚與警方發生衝突,洛杉磯警方稱,合共93人被捕,無人受傷。校方隨後宣布取消畢業典禮,改為其他方式慶祝學生畢業。在俄亥俄州立大學,警方於當地時間周四晚驅散抗議者,學校發言人約翰遜稱拒絕離場者將被拘捕、被控刑責。在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手持盾牌和警棍的大批警員衝入抗議人群,拘捕33人。

哈佛淋濕帳篷 學生低溫中驚醒

哈佛大學多名參與抗議學生批評,校方周四凌晨兩次開啟草坪灑水器,將學生們的營地帳篷淋濕,多名學生在攝氏2度的低溫中被驚醒,慌忙分發水桶、轉移被水浸濕的標語和物資。校方已張貼警告,稱禁止未經許可在校園內搭建帳篷。

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抗議的學生提出新要求,希望校方撤銷去年11月參與親巴集會被捕的數十名學生相關處分。該校環境政策博士生麥考伊質疑,過去校方因應環保問題和俄烏衝突,主動與相關企業斷絕資金往來,「我認為這(斷絕與以色列相關企業資金往來)可以實現,校方過去都做到了,為何現時不能呢?」

在抗議中心的哥倫比亞大學,校方周四稱暫無計劃取消畢業典禮。不過該校猶太裔大四學生希爾斯感到擔憂,「我們進入大學第一年起,因為疫情只能遙距授課。現時我擔心畢業典禮受阻,尤其是很多人都在關注此地。」

希爾斯稱,他在校園內感到不安,但目睹親巴朋友的可怕經歷更讓他擔憂,他回憶在上周六的一次衝突,親巴學生的頭巾被粗暴扯下,還被稱作「恐怖分子」,「我擔心校園內不人道的文化已經失控。」

學生促撤涉以資金 校方諸多理由拒絕

美國多間大學親巴勒斯坦示威學生在今次抗議活動中都提出訴求,呼籲校方與支持以色列的企業斷絕資金往來,包括停止接受相關企業的捐贈,以及不再利用大學信託基金投資這些企業獲得回報。美英媒體指出,與過去校方處理類似事件不同,多間大學今次以種種理由堅決拒絕學生們的訴求,相當於降低迅速解決大規模抗議的可能性。

在耶魯大學,學生們呼籲校方從支持以色列的軍用武器製造商處撤資。然而校方表示,只有當企業業務造成「嚴重社會傷害」,校方才會撤資,揚言企業為已授權的軍售製造武器,不會達到撤資門檻,「這種生產軍火是用於支持社會必要用途,例如執法行動、維護國家安全。」

哥倫比亞大學信託基金諮詢委員會,早在今年2月就拒絕學生們的訴求。委員會聲稱,哥大有多個附屬機構和校友都支持以色列,校方在撤資問題上「未有廣泛共識」。相較之下,哥大過往從石油及天然氣公司撤資時,幾乎暢通無阻、未受任何反對。

紐約大學學生呼籲校方全面披露信託基金投資去向,但學校發言人貝克曼辯稱校方投資目的是為「最大限度提高回報」。對於學生們不滿亞馬遜、Google、微軟和洛歇馬丁等公司與以色列政府合作,許多美國的大學也以「要求不盡相同」、「涉及範圍過廣」等理由駁回。

英國《衛報》指出,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美國許多學生成功施壓校方,切斷與支持種族隔離政策企業的經濟聯繫。另外,在學生們的抗議下,約250間美國教育機構都承諾中止對化石污染企業的投資。不過對於今次抗議浪潮,美國《華爾街郵報》引述加州大學「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組織學術參與網絡主席」尤多辯稱,「要做到準確與公平地撤資,會非常困難。」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委員會前主席艾利斯則認為,撤資運動即使成功,也很難改變相關企業的政策,「如果學生們改為向相關公司致函、雙方召開特別會議,或許效果會更好。」

抗議浪潮蔓延歐洲 法學生「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巴黎學生佔據主要通道,舉起手勢表達訴求。(美聯社)

美國各間大學撐巴抗議活動浪潮正蔓延至歐洲。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學生周三(4月24日)發起校園靜坐抗議,要求校方對支持以色列的企業切斷經濟往來。有參與抗議活動的學生稱,法國的政治環境「對親巴聲音懷有敵意」,他們相信自己「站在了歷史的正確一邊」。

法媒《國民報》報道,與美國校園抗議佔據草坪紮營的習慣不同,法國學生通常聚集在一幢校園建築內表示抗議。巴黎政治學院的學生今次在聖托馬斯校區內佔據一條主要通道,舉起標語表達訴求,亦有教職員工加入其中。其中一名匿名學生表示,「不論是哥倫比亞大學還是哈佛大學,美國校園發生的事情都為我們帶來啟發,我們會留下來。」

巴黎警方表示,警方當晚和平疏散了約60名參與靜坐抗議的學生。有學生稱,他們會繼續表達自身訴求。

此外,比利時、德國、葡萄牙亦有親巴學生舉行活動。葡萄牙一名國際關係專業大學生貢薩爾維斯稱,她希望葡萄牙大學校園也能出現類似抗議活動,「我認為如果巴勒斯坦不自由,世界上便沒有人能夠自由,如果我們能做到更多,便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駐美使館提醒留學生注意安全

針對美國多地大學因巴以局勢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甚至引發暴力事件。中國駐美國使領館提醒在美的中國留學人員,注意校園抗議活動和當地安全形勢,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避免前往有關抗議區域和人員密集場所,確保人身、財產和出行安全。如遇危險或突發情況,請及時報警並與中國駐美國使領館聯繫。

專家分析|美盲撐以積累不滿 國際正義未得伸張

抗議學生手拉手展示決心。(美聯社)

短短數天之內,從哥倫比亞大學開始,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遍地開花、席捲全美數十間大學。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與多名國際專家指出,看似短時間的抗議爆發,背後是美國政府一昧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國際正義未得伸張,在美國社會長期積累的不滿情緒集體宣洩。而美國皮尤中心早前一項調查顯示,美國18歲至29歲年輕人在巴以衝突中更同情巴人,年輕世代呼聲陣陣,料為局勢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孫德剛指出,「美國大學的抗議者並不一定是在政治上支持巴勒斯坦,他們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同情巴勒斯坦平民的遭遇,反對拜登政府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支持。今次示威抗議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能否改變美國政府一貫、無底線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從而對以色列形成更大壓力,將取決於抗議活動後續的發展和蔓延情況。」

他分析,現時美國總統拜登正努力在支持以色列、與緩和抗議浪潮之間尋求平衡,陷入兩難境地。今年3月民調顯示,拜登對巴以衝突的處理正引起年輕選民不滿,「拜登嚴重依賴年輕選民,但可能最終會被年輕選民拋棄。如果事態進一步惡化,不排除美方會採取更多鎮壓措施,但此舉或對拜登競選連任造成沉重打擊。」

鎮壓嚴厲程度難以理解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麥克納馬拉亦撰文表示,美國大學抗議活動日增,體現愈來愈多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採取的行動、美國對以色列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以及加沙人道主義災難被忽視的現狀感到不滿,「我們可以看到,示威活動是針對這些問題的和平抗議。對加沙戰爭的分歧,不僅限於學生。是學生們利用他們的行動,反映了更廣闊的社會爭議。」

麥克納馬拉指出,當美國政界頻頻搬出「反猶太主義」形容和平抗議的學生,當警方的拘捕變得隨意,抗議浪潮只會愈演愈烈,「這種鎮壓的嚴厲程度令人難以理解,除了給這場想要平息的抗議活動加深不滿情緒、製造新的分歧,我不知道當局究竟還想實現什麼目標。」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貝拉凡特則指,作為今次抗議活動爆發的導火線,哥大校長沙菲克貿然要求警方進入校園、驅散和平抗議學生的做法,引起了極大的不滿情緒,「沙菲克花了24小時,才發現被捕者是一小群學生,他們只是在學校草坪搭帳篷營地、聲援巴勒斯坦。就連警察都顯得困惑,警方形容學生們是和平的,他們面對警方的突襲沒有任何抵抗。」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美警射橡膠彈 電擊被捕學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