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江南
近日,金管局推出9招措施支持中小企融資,參與到協調機制的11間銀行承諾就算抵押品跌價,客戶準時還款就不Call Loan(提前還款),銀行公會也表示,銀行不會單單因為物業價格下降,而要求客戶提早還款。筆者發現有些參與Call Loan的銀行或者按揭公司對此選擇了沉默。
樓價連跌2年以上 金融機構壓力倍增
香港樓價連跌2年,跌幅從最高點算起已經超過20%,滙豐發布研究報告稱,單2023年9月按年跌幅就超過7.8%,香港樓價短期內持續下降,預計2024年上半年繼續下跌,跌幅約為5%,隨後有望趨穩。
Call Loan連續2年成為媒體的關鍵熱詞,被拿來反覆進行炒作,比如單一個案被放大成普遍事件,加上美西方不停地唱衰香港經濟,在社會層面造成的影響就被無限放大。媒體一報道,記者就會問金管局,金管局就要回應,又被媒體報道,成了不良循環。
香港人最喜歡的兩件事就是炒樓和賭馬,炒樓族他們的物業抵押成數較高,有不少中小企業或者以收租為主的投資者,在銀行按揭的基礎上再通過按揭貸款公司進行二按、三按,一個抵押品,業主只承擔風險的10%-20%,大部分的風險在銀行和金融貸款公司手中。如果樓價下跌20%的話,風險就全部由銀行和按揭貸款公司來承擔。
金融風險的特點就是傳染性強、反覆疊加、多鏈條。如果一個物業被Call Loan,很快就會傳染到其他客戶,特別是槓桿率較高的貸款者,如果朋友圈有被Call Loan的話,他們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如果在經營上遇到困難,現金流出現危機,不能按時還款,只能出售物業或者將物業變成銀主盤。這樣就有機會誘發金融風險。
銀行有社會屬性 但銀行家不是慈善家
凱恩斯經濟學一直備受推崇,他曾經講過,如果你欠銀行100塊,有難的是你,如果你欠銀行100萬塊,有難的是銀行。這表示如果貸款的客戶欠銀行的錢越多,個人風險就越小,而銀行的風險就越大。這是所有銀行家所面臨的兩難問題。
銀行有社會屬性,但很多銀行都是公眾上市企業,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利潤,減少風險是銀行家的職責所在。「晴天搶着送遮,雨天收遮最快」,被說成銀行或金融公司的代名詞。
趨吉避兇讓很多行業的投資者財富增加,也是銀行或金融機構賺錢的法寶,越不需要錢,他們會想方設法說服你貸更多的錢,一旦你手頭緊或者出現現金流問題,銀行會強行追債。當年的美國「兩房」債券導致的金融危機,就是流動性出問題,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
過去的2023年香港的經濟復甦並沒有預期那麼強勁,進入2024年表現得更加明顯,本地消費信心明顯不足,香港商業地標的時代廣場、中港城的經營沒有出現太多的亮眼財報,一到周末或假期,最熱鬧的地方是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回鄉大軍,將消費重心從香港轉移到了深圳及大灣區。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後,美國、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然不停地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說三道四,污衊抹黑。對於精通政治問題經濟化的美西方,應該不會就此作罷,特別是已經通過媒體唱空香港經濟、唱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等,美國從智庫到政府,從華爾街到媒體的組合套路已經粉墨登場,筆者認為,華爾街絕對有能力讓恒生指數大幅下跌,更不應該排除美國利用華爾街做出新的衍生產品,讓參與抵押的貸款銀行進行大幅Call Loan,以此來「做空香港」,動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筆者真心希望Call Loan這隻黑天鵝還是不要飛出來,也希望特區政府真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