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移民他處做「二等公民」?不了!

文/許鴻鵠

近日,筆者收到友人傳來一張內容頗有「意思」的採訪通知,主題是「港人移民問卷」發布會,主辦機構則是搞移民生意的展覽會。這份採訪通知開宗名義稱,自從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通過後,移民展的登記入場人數即時攀升,而在財政司司長於財政預算案宣布撤去「樓市辣招」後,亦觸發準備「賣樓」移民的人「放盤」云云。上述問卷調查結果如何,一點都不重要,反正單看採訪通知的遣詞用字就已可知道結果;先不說由主理移民生意的機構負責調查問卷調查是否有利益衝突等問題,關於移民,筆者認為社會與其盡信移民顧問公司,倒不如認真看看那些所謂因為政治理由而移民的過來人,看看他們的生活是否真如想像般美好更實際。

移民與否 個人選擇

先聲明,筆者絕對尊重移民者的個人選擇。移民,本身並沒有所謂「對」或「錯」,決定移民的人,背後理由不一而足,有人因為學業理由、有人因為要照顧親人,更有人因為愛情而選擇移居別處。移民,並不是「不愛國、不愛港」的代名詞,故此筆者一直只着眼於那些「反中亂港」、聲稱因政治理由而移民的港人。

移民生活好不好,最好還是用事實說話。以英國這個「日已落帝國」為例,這國家公然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推出所謂的「BNO移英計劃」,企圖盡吸香港人才和錢財,背後用心之險惡,人盡皆知。那些藉着「BNO移英計劃」移英的港人,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抵埗後才驚覺處處不適應,類似的故事我們實在太多太多,找不到工作、被英國當地人歧視、子女在公立學校遭到欺凌、專業人士在英國做藍領工作,生活朝不保夕、移英港人遭同為移英港人的宵小之輩詐騙等,這些故事至今仍每日反覆上演,各大媒體早有大量報道,在此不贅述。

「日已落帝國」前景不明朗

移英港人在「日已落帝國」生活不好,而「日已落帝國」本身的前景亦令人擔心。2022年底起,英國的城市接連傳出破產消息,瑟羅克、克羅伊登、北安普敦和斯勞、薩里郡沃金市等地方政府先後宣布破產,「破產潮」其後更蔓延到大城市,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去年九月宣布破產,而英國中部城市諾丁漢市議會亦在去年年底宣布「實質破產」,當地政府直言,由於兒童和成人照護需求增加,加上無家可歸者人數上漲,導致該市超支逾2000萬英鎊。

不同英國城市相繼宣布破產,對市政服務的影響毋庸置疑,而更可怕的是,英國城市「破產潮」極有可能仍遠未結束。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公共政策與管理教授Peter Murphy早前引述英國的地方政府協會(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報告指出,協會近一半受訪會員表明,無法確保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提供基本服務。Peter Murphy稱,以伯明翰和諾丁漢這兩個城市為例,它們宣布破產的方式是發布「114 條通知」(section 114 notices),代表市議會預期收入不足以應付開支,市議會亦無法自行解決問題;Peter Murphy形容,發布「114 條通知」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代表市政府除了提供成人和兒童服務等法定服務外,所有支出都將中止,包括交通、廢物處理、規劃、休閒或文化方面將沒有新合同或項目資金。

英國向新移民「開刀」

或許,現時破產的英國城市還未蔓延到倫敦、曼徹斯特或雷丁移英港人選擇的熱門城市,但英國整體財政狀況不明朗,亦肯定是事實。這亦解釋了,為何英國財相侯俊偉早前在其春季《預算案》中宣布,廢除原居地非英國居民海外收入不匯進英國便不用繳稅的制度。沒錯,全因為不夠錢,在此情況下,自然要想辦法開源,英國政府扭盡六壬,結果決定向移英港人等新移民開刀。

英國「決議基金會」早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除倫敦外,英格蘭所有大城市的生產率水平均低於英國平均水平。倫敦在英國經濟版圖中表現優異,但其他地區則明顯「落後」;當然,移英港人們可以繼續選擇居於倫敦,但「長安居大不易」, 倫敦生活成本之高、物價之貴,超乎很多新移民想像,實際上有多少移英港人有能力和資格居於倫敦,大家心知肚明。不能居於倫敦,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些次級城市,而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多麼好。

移民,從來都是個人選擇,但同理,移民絕不是一個簡單決定。單純為政治理由,在欠缺周詳計劃下貿貿然移民,特別是移民英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任性、魯莽和不負責任。今日香港已經完善自身維護國安法律體系,未來只會愈來愈穩定,發展只會愈來愈好,真的要為了虛無飄緲的原因而移民別處?好好想清楚吧!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相關閱讀:

講真D|英國向移民「開刀」 移英港人該醒醒了

講真D|香港客觀數據無聲勝有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移民他處做「二等公民」?不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