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大嶼山昨日曾發生2級地震,天文台初步分析顯示,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3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震動。究竟什麼是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分幾度?不同烈度又會有什麼感受?以上所有答案,連同地震冷知識,以及避難智慧小技巧,本文一一講給大家知。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就是用來表達地震對一個地方的影響,共有12度。
1度:無感。屬於大地震影響範圍邊緣的長周期效應。
2度:在樓宇上層或合適位置,且在靜止中的人有感。
3度:室內有感。懸掛的物件擺動。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震動。持續時間可以估計。未必認為是地震。
4度:懸掛的物件擺動。類似大型貨車駛過的震動,震盪感如大鐵球撞牆。停放着的汽車擺動。門、窗、碗碟發出響聲。緊靠的玻璃及陶瓷器皿叮噹作響。更甚時,木板牆和框架會發出吱吱聲。
5度:室外有感,方向可以估計。睡者驚醒。液體激盪,小量溢出容器之外。放置不穩的細小物件會移動或翻倒。門窗自開自合及搖擺。百葉窗及掛畫移動。擺鐘時停時擺或者時快時慢。
6度:人人有感。多數人會驚慌跑出戶外。不易穩步而行。窗戶、碗碟、玻璃器皿碰破。書籍及小擺設從架上掉下。掛畫從牆上跌落。傢具移動或翻倒。不結實的灰泥及D類磚石建築出現裂縫。教堂和學校小鐘自鳴。樹木和叢林出現搖擺(看見擺動或者聽到沙沙聲)。
7度:站立有困難。汽車司機感到地震。懸掛的物件抖動。傢具破壞。D類磚石建築出現裂縫及損毀。脆弱的煙囪自屋頂破裂。灰泥、鬆散的磚塊、石片、瓦片、飛簷、孤立的矮牆及建築飾物紛紛墮下。C類磚石建築出現若干裂縫。池塘揚起波浪。池水混濁有泥。沿沙石堤岸發生輕微山泥傾瀉和塌陷。大鐘自鳴。混凝土製的灌溉渠道受到破壞。
8度:行駛中汽車受到影響。C類磚石建築出現損毀,部分倒塌。若干B類建築損毀,A類建築則不受影響。灰泥掉落,磚牆倒塌。煙囪、工廠煙囪、紀念碑塔、高架水塔等出現扭曲,甚至倒下。沒有釘牢在地上的木屋會在地基上移動,鬆的牆板會破落。腐朽的木柱折斷。樹枝脫落。泉井的水流或溫度出現變化。潮濕土地及斜坡出現裂縫。
9度:大多數人恐慌。D類磚石建築被摧毀;C類重大損毀,間中有全面倒塌;B類亦嚴重損毀。沒有釘牢在地上的木屋震離地基,木架扯斷。水塘遭受嚴重損毀。地下管道破裂。地面裂縫顯著。沖積土地上有泥沙噴射現象,形成地震泉和沙穴。
10度:大多數磚石建築及木屋均連地基摧毀。若干建造良好的木結構及橋樑亦遭摧毀。水壩、溝渠、堤岸受嚴重損毀。大範圍山泥傾瀉。引水道、河流、湖泊的水激盪拍岸。沙灘及平地上的泥沙作水平移動。鐵軌輕微彎曲。
11度:鐵軌大幅度彎曲。地下管道完全失去作用。
12度:破壞幾乎是全面的。巨石移動。地形改變。物件被拋擲至空中。
地震冷知識考考你
Q:香港會發生大地震嗎?
A:世界大部分的強烈地震都發生於地殼板塊邊緣。香港位於歐亞板塊內,而並非處於板塊邊緣。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位於歐亞及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並貫穿日本、台灣及菲律賓。香港距離這條活躍地震帶頗遠,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
Q:香港建築物能抗震嗎?
A:香港天文台的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樓宇規定必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在發生麥加利地震烈度表7度的地震時,高樓大廈仍是安全而不會嚴重受損。基建如橋樑、鐵路及隧道等的設計能抵受烈度達7度或以下的地震,至於水塘的設計亦能抵受烈度8度的地震。而屋宇署早前研究需否修改法例,加強樓宇的抵禦地震能力,以確保市民的安全。
Q:黎克特制10級大地震有冇可能發生?
A:以目前地球的板塊與斷層而言,目前地球上應不存在着可引發10級大地震的斷層,所以發生10級大地震的機會是近乎零。
避難小智慧 東西大功用

保鮮膜+雜誌
保鮮膜和紙張,緊急時刻超好用!止血之後,可以在傷口處包裹上保鮮膜,因其氣密性高,有利於保護傷口。此外,保鮮膜也可用於包覆固定。另方面,紙張(比如報紙或雜誌),不僅可以發揮保暖功效,也可以藉由折疊來做成夾板,藉此保護骨折的關節。
手電筒+膠樽
緊急時特別容易碰到的停電狀況,手電筒絕對是大家不會忘的物品之一,但大家只要在手電筒上放一個裝有水的膠樽,就可以利用光的折射讓照明範圍更加擴大。
(來源:《香港仔》)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