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申訴專員公署日前針對食物環境衞生署對持牌泳池的監管展開主動調查。申訴專員趙慧賢今日(7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食環署職員突擊巡查時如遇到泳池關閉,仍然會視為已遵從每個月例行巡查標準,有個案顯示,食環署在整個泳季只成功巡查一次。2021年4月至8月期間,食環署連續5個月的例行巡查都遇上泳池D關閉,至9月署方接獲有關泳池D的投訴,投訴人稱泳池救生員不足,並且提供了泳池的一般開放時間,署方在9月就成功做到巡查。
趙慧賢表示,食環署沒有為職員制定遇上泳池關閉時的處理方法,以致難以確保成功巡查泳池的次數符合目標。公署認為,食環署應該為職員制定工作守則,包括記錄泳池開放的詳情以便有效規劃巡查,如遇上泳池關閉,職員應該主動聯絡泳池負責人,了解和記錄最新情況,以便日後順利進行突擊巡查。
巡查紀錄方面,食環署也發現不足之處,以往採用的視察表格遺漏了重要的檢查項目,例如救生員資格證明和人工呼吸急救面罩等,職員即使已經依照這個表格去檢查,都不能夠確知泳池是否完全合規。
至於有關泳池的牌照條件,現時的牌照條件是沒有要求持牌人備存救生員當值的紀錄,以致食環署在處理涉及救生員不足的投訴中缺乏佐證,只能夠靠事後的巡查所見而作出判斷,難以針對性地調查持牌人是否違規。食環署應研究在持牌條件中規定,持牌人需要備存救生員的當值紀錄供署方作投訴調查。
其中有關政府1823熱線,公署認為未能有效處理跨部門投訴及部門之間權責不清的個案,同時未能適時跟進個案。公署建議,1823應提升運作效能,並支持及配合完善地區治理方案。
公署調查發現,2018年至去年期間,1823熱線每年平均處理約195萬宗查詢及55萬宗投訴。在投訴方面,有7400宗因為部門拒收而須透過上呈機制處理。其中約4100宗個案超出各政府部門一般回覆時限的30天以上才完成跟進,約560宗個案更超過6個月仍未完成跟進,情況並不理想。
調查亦發現,熱線接聽電話能力未能應付服務需求,應對危機能力及其他日常運作有改善空間。公署建議當局應強化處理跨部門並權責不清投訴個案的能力,加強1823與部門的協作與溝通,提升運作效能。
公署又認為,1823應把握完善地區治理的契機,支持及配合政府的完善地區治理方案,就涉及地區問題以及重覆出現權責不清問題的個案,制定一套機制及訂定相關工作指引,適當及適時將個案上呈民政事務專員或地區治理專組。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