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見證灣區飛速發展 工聯會灣區社助港青北上尋找未來新方向

【點新聞報道】潮湧大灣區,發展正當時。5年前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為廣東9城和香港、澳門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讓一批批青年在大灣區實現夢想。為幫助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大灣區,讓更多香港人化身「灣區人」,坊間也有不少組織貢獻一分力。香港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灣區社)總幹事曾志文在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近年來,到灣區求學、就業、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香港青年人看到未來灣區的發展,是他們未來的新方向。」

曾志文介紹,2022年成立大灣區社會服務社時,香港與內地仍因為疫情無法自由往來,但是時不我待,必須盡快向香港的青年人介紹大灣區發展的優勢和訊息。於是,灣區社成立初期主要在香港舉辦講座,讓香港市民可以更多了解灣區。通關後,兩地往來迅速恢復,灣區社便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動,針對香港青年特別是學生介紹灣區,拓寬青少年眼界。

灣區社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動,針對香港青年特別是學生介紹灣區,拓寬青少年眼界。(受訪者供圖)

為港青求學就業播撒多元種子

通過邀請大灣區內各行各業的翹楚來和學生分享行業在灣區的發展,以及組織交流團到灣區特色創業基地、製造工廠,灣區社為香港青年學生的求學規劃、職業規劃播撒下來更多元的種子。為了讓青年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和感受灣區,灣區社還舉辦了到大灣區的實習計劃,讓青年在灣區城市、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實習一個月。曾志文舉例,有香港教育大學的學生到廣州實習一個月後,感受到學生精神面貌和對灣區生活各方面的顯著變化。

灣區社經常組織港青前往大灣區,感受當地文化風貌。(受訪者供圖)

除了帶更多香港青年學生了解大灣區,灣區社在灣區的多個城市設立了服務中心,服務在大灣區城市生活的港人,特別是求學、就業的港青。通過舉辦集體活動,及安排有關內地勞工法例、職場文化的講座,讓北上港青交流分享在大灣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和融入灣區生活。

「香港的青年到灣區讀大學的數字持續上升,以前集中在暨南大學,現在廣州其他高校和不同類型專業,都有更多香港青少年選擇。」曾志文認為,香港青年人可能看到未來灣區的發展,都是他們未來的新方向。

香港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獲勞工處委聘提供「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支援服務。(受訪者供圖)

讓灣區居民更好地互相交流

而今,部分北上灣區求學的港青面臨就業的選擇,是留在當地,還是回港就業。曾志文介紹,有不少港青有興趣回香港就業,對於這批在內地取得學位或專業資格的港生,灣區社亦組織了工聯會內一些行業的領袖向學生們分享該行業在香港的發展情況,向畢業生做就業輔導,幫助他們返港就業。比如,西醫工會及中醫工會的醫生,分別向暨南大學醫學院及廣東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分享了將來在香港註冊西醫和註冊中醫的考核,幫助港生多一些準備。

曾志文認為,大灣區的融合不單止是港澳居民更多去內地城市,而是要讓內地居民也便利地來港澳地區,無論就業、創業甚至安居,灣區的居民都能更好地互相交流。長期穿梭大灣區各個城市的曾志文切身感受到,在中央指導下,港澳特區政府、廣東9城政府,都因應大灣區發展需要拿出越來越多的便民政策,特別是針對青少年和打算到灣區享受退休生活的人士。

便利港人措施井噴式出現

「港人北上讀書、創業、就業等方面,國家給了很多國民待遇,在很多地區比如南沙,在免稅方面也有很多措施。安居安老方面,也有港澳居民居住證,方便享受各種待遇。」曾志文特別提到,特區的醫療券,更擴大到了灣區的三甲醫院甚至更多地方使用,「這些便民措施政策,都大大提供了誘因,有利於兩地居民來往交流,未來更多類似措施推出的話,都能幫助到灣區融合。」

為便利港人,「長者醫療劵」在內地醫院的適用範圍正逐步擴大。(點新聞記者攝)

展望大灣區未來的融合發展,曾志文希望能聯合兩地社會各持份者力量,如商界、教育界等,組織更多有深度、有內容的灣區交流、實習項目,包括港生到內地,和內地生來香港。曾志文認為,香港產業比較單一,很多青年出社會後未必能學以致用,但是放眼大灣區,產業多元化,能讓青年探索興趣和發揮一技之長,能獲得比在香港更大的發展空間。

曾志文感慨,大灣區規劃綱要推出五年,雖然不幸遇到三年疫情阻滯,但通關後灣區迎來快速發展,特別是針對香港的便利措施更是井噴式出現,體現中央和廣東省政府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而今,香港新一屆政府也非常重視大灣區融合發展推出很多措施加強人員往來。「我們很有信心,在中央指導下,兩地政府更緊密聯繫,看到市民所需,推出更多便利措施。」

相關閱讀:

築夢大灣區樂業樂活 聽聽港青怎麼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見證灣區飛速發展 工聯會灣區社助港青北上尋找未來新方向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