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已經公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29日)在記者會上簡介相關政策措施並答記者問。

財政預算案提出,數碼港正全速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將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首階段設施最快於今年內投入服務。孫東解釋,如果所有項目的金額加在一起,不會少於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投入的10億新加坡幣(相當於60億港元)。微電子方面,今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專注支援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生命科技方面,將善用預算案中留出的專項資金100億元,支持研發及初創企業。創新研發和轉化方面,將預留30億元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在培育創科人才方面,將增撥1億3400萬元,培養小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應用。
點新聞記者就引進企業、創科人才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提出三條問題,孫東回應記者提問。
問題一:
點新聞記者:下個月即將再有10多間企業準備落戶香港,加上之前的30間,預計未來數年會帶來超過400億元的投資,創造約1.3萬個職位,貴局是否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確保他們能夠為香港業界注入新動能?
孫東回應:政府下月就第二批引進的16間重點企業舉行簽約儀式,加上之前落戶香港的企業,其中很多為大家熟知,例如優必選、寧德時代。政府會有不同針對性措施,包括科學園根據企業實際投入,提供相應補貼。
隨着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政府希望愈來愈多企業除了在香港建立國際總部或研發中心,亦加快在港建立生產設施,加強中下游發展。政府會提供土地,除了河套區未來有大片土地供應外,現階段包括科技園在內的三個創科園區亦正加緊騰出土地。
企業在香港建立生產線的過程是困難之一,因「內地資金出不來」,需要重新融資,而在香港融資並設廠是新事物,希望社會的觀念發生轉變,給這些企業更多支援,政府會在當中起引領作用。
問題二:
點新聞記者:對於高才通人士在創科領域的就業及創業需求,是否有針對性措施?
孫東回應:下一步香港要建科創企業,高質量人才非常關鍵。科技園將組織大規模招聘,提供超過一千個職位空缺。
問題三:
點新聞記者:「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和「產學研1+計劃」有何分別?
孫東回應:產學研計劃主要側重中游發展,鼓勵各大學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實現從1到N的轉變,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直接聚焦下游產業發展,無論是引進企業還是本地企業,只要投資不少於兩億元,政府就會以1:2的配對比例,為每家企業提供最多2億元的資助。
對於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白皮書今年內發表,孫東表示,總原則是與深圳共同推進「一區兩園」下的「一河兩岸」協調發展,白皮書將全面闡述園區定位、軟硬件措施配套,發展功能、時間表和成果等。此外,有關大灣區個人數據互聯互通,孫東指自去年12月份起,運作非常良好,當中包括銀行、醫療等領域的數據,近100家企業申請,計劃於今年年中擴至全領域和全國範圍。但有聲音關心病歷等醫療資料,會否被傳到內地有關企業,孫東解釋,因涉及個人私隱問題,要當事人准許才可能轉交。
孫東解釋,香港為何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還大手筆支持創科。「越是在困難的時候,香港越要謀求高質量發展,為未來拚出一條血路,除了金融中心等其他中心的發展,香港的創科中心也十分緊要。」孫東指,投入創科的每一分錢,都希望讓香港市民盡快受惠。例如在引入重點企業時,注重能夠為香港的GDP帶來多少實質的增長,能夠為香港市民提供多少就業機會,以及如何幫助本地企業轉型,建設數字城市,「去年有超過100項數字政府服務方案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今年還會推出更多數字服務。」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