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2月2日)臘月二十三,民間俗稱「小年」(南方地區是二十四),因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故也稱「祭灶節」。在香港,與「小年」對應的說法是「謝灶」。「小年」是「大年」的序幕,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祭灶、掃塵、貼窗花、寫春聯……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
小年有何習俗?
祭灶王
祭灶王,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民間以糖瓜、年糕、棗、栗等祭祀灶神,祈求他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掃塵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衞生大掃除。「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為的是辭舊布新,迎祥納福。
剪窗花
剪窗花、貼窗花是小年的傳統,內容有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蟾等。

貼春聯
貼春聯的民俗從明朝開始盛行,小年過後,家家戶戶都開始貼春聯、寫福字,春聯妙語連珠,年味越來越濃。
談婚嫁
過了小年,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凡間諸事可以趁此不用講究太多,因此婚姻嫁娶也不必特意選擇良辰吉日。
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小年當天,每個人都要洗浴理髮,寓意褪去塵埃晦氣,開啟吉祥如意的新年。

小年應節的七味小吃
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餃子
北方每個節日幾乎都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麵」。
粘糕
山東魯西地區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粘糕以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軟糯,有「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麵花
小年,膠東沿海一帶會蒸製「大棗山」祭祀灶神,還會製作團圓餅、壽桃、魚兒果子等麵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甘蔗和荸薺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甘蔗被看做灶王爺登天的梯子,寓意「節節高」,荸薺則取其福州方言諧音,寓意「好運從頭到尾」。
米餅
廣西等地有小年做米餅的習俗,以糯米粉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壓成圓形後蒸煮,有「團團圓圓」的美意。
爆米花糖
江西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人們用麥芽糖、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小年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具體日期也不盡相同。除南北差異,各地「小年」時間也各有不同。你的家鄉是哪天過小年呢?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