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11月中旬中小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之後,國有大行又率先開啟新一輪定期存款「降息」。工商銀行公布,今日(22日)起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涉及通知存款、整存整取等多個存款品種,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時隔多年首次跌破2%。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將同日起調整存款掛牌利率,多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亦將跟進調整。
工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自12月22日起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其中,通知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掛牌利率下調0.1個百分點,3個月、6個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1個百分點,兩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3年期定存利率跌破2%
調整後,一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從1.55%調整為1.45%,兩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從1.85%降至1.65%;3年期、5年期均下調25BP(基點)分別至1.95%、2%。
大額存單利率下調幅度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大,其中,2年期大額存單最高利率將下調25BP,3年期大額存單最高利率下調30BP。
從去年9月份以來,各家商業銀行的存款掛牌利率已進行了三輪下調,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最近一次調整是今年9月1日。12月15日央行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但維持MLF利率不變,當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亦維持不變。在此背景下,國有大行帶領開啟新一輪定期存款「降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商業銀行淨息差保持在一定水平,呵護銀行體系利潤。
當前內地銀行淨息差壓力較大,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73%,創2010年以來新低。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此前分析表示,銀行業淨息差水平已基本接近長期金融穩定的底線。控制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勢在必行,且較為迫切。下一步金融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的力度,銀行挖掘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紅利,通過調降存款利率為貸款端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拓展空間。
料為讓利實體經濟拓空間
業內專家預計此次調整,大行牽頭,中小銀行梯次跟進,有助於穩定存款市場秩序,讓存款市場利率調降平穩有序。一方面,大行先調低存款利率,小行再調低,不會對中小銀行的存款形成衝擊,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使得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有一定競爭力,對中小銀行的負債端穩定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中小銀行也有利潤壓力,要保持一定息差,因此也會按照節奏降低存款利率。
另外,本次存款利率下調也給此前受淨息差過窄限制而停滯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打開了下行空間,市場對MLF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降息預期升溫。
(來源:香港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