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國味·泰國篇EP2|從事歌唱教育25年 移泰京劇演員:讓更多人體會中華文化之美

【點新聞報道】作為中國國粹之一的京劇,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遍及全國各地,在海外也有不少華人推廣。今集的受訪者是已經移居泰國25年的張雪梅老師,身為歌唱家兼京劇演員的她在當地從事歌唱教育,25年來她在教學生們唱歌的同時,也帶他們學習京劇,讓他們能夠了解中國國粹,愛上它,品味它內涵韻味。

張雪梅老師自小就聽樣板戲,後來機緣巧合下有京劇團到河南演出,看到了在學校排練的她,便將其特招到京劇團。張老師在京劇團學習了4年後,回到家鄉河南,在當地中學當起了音樂老師。之後,張老師到泰國學習泰語,結識了當地一些愛好唱歌的人,便把她留下來,而這一留就是25年,她也開啟了25年教學生涯。

張雪梅老師表示,自己最開始接觸的大都是革命戲曲。在劇團的時候,她經常到農村參加演出,唱過《紅燈記》,扮演李鐵梅,也唱過《故鄉是北京》(京劇與歌曲結合),然後就是《梨花頌》和《貴妃醉酒》。她覺得京劇唱段特別的美,發音、手眼身法步等都十分講究。在咬字方面,更要講究「字正腔圓」,例如《梨花頌》中「梨花開,春帶雨」第一個「梨」要用彈舌音,「不能含含糊糊地出來」。

京劇在泰國普及度如何?「在泰國,對戲曲還是不太接受的。」張雪梅老師稱,有些學生覺得戲曲很難學,也有人覺得很可笑,「覺得咿咿呀呀的,用的小嗓」,大部分學生還是更喜歡通俗歌曲,所以她只好採用多重教學方式——混着教,「今天教通俗的,明天教民族的,後天教戲曲的。」張雪梅稱,自己有京劇功底也學過聲樂民歌,她嘗試把戲曲發聲融入歌曲中,藉此幫助學生打開嗓子,叫做混合聲。對此,張老師學生「拼色衫」表示,「驚艷啊!老師一開聲,我們全場停喺度,靜晒!」她認為張老師的教學可以讓她們自由發揮,自由唱到高音,或者由假聲變真聲,更流暢自然。

「跟着老師學習,現在也感覺到京劇的韻味了。」張老師學生「粉紅色衣服」稱,老師最開始教《梨花頌》時,她們覺得這不應該是普通學生要學的,但老師堅持介紹、推薦給她們,讓她們能夠學習體會京劇。她指出,學習至今,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點入門了,也開始感覺到京劇柔美韻味。對此,張雪梅表示,「現在(她)在慢慢帶着學生們往這邊(京劇)走一走,讓她們了解一下中華文化,尤其京劇是中國國粹,幾千年來一直在歷史的舞台上,源遠流長。」

如何讓更多人知道京劇?在教學方面,張雪梅表示,自己有一個學生從小受父母影響,十分喜歡京劇,特別認真學習,對此她覺得特別高興,因為終於見到有年輕人能喜歡京劇,覺得太難能可貴了。每次(跟她)一個小時的課「都上到一個半小時,都想多教給她一些,讓她多知道一些。」面對社會大眾,張雪梅會參加不同慈善演出去表演京劇,例如泰國中華中商會「慶新年·迎春節聯歡會」邀請她唱京劇,「不少觀眾很喜歡,很多人打電話來稱想學習(京劇)」,張雪梅表示,希望透過這些方式讓大家能夠了解京劇,喜愛上京劇,「當你喜愛上了,你就慢慢注意到了京劇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在裏面。」

(點新聞專題組)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國味·泰國篇EP2|從事歌唱教育25年 移泰京劇演員:讓更多人體會中華文化之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