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闊別5個月,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再度舉行,是立法會新會期的首場前廳交流活動。民建聯議員就輸入外勞、搶企業搶人才、濫用公屋、劏房問題等方面,與出席官員交流。
議員顏汶羽建議當局為擴大輸入外勞作科學性評估,如拆開失業率、就業不足率等內容計算,提高透明度,讓市民更了解外勞對本地行業的衝擊。他提到,外勞以行業工資中位數輸入,但收到意見反映,部分工資被低估,變相令外地勞工比本地勞工更具競爭力。

議員陳勇指,會將部分跨境勞工、福利等議題透過全國人大在兩會上反映,以加強大灣區城市的政府之間的政策聯繫,例如,建立培訓基地,減少在職培訓時間,讓特區在不影響本地勞工就業的情況下輸入專才,發揮國家給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

議員鄭泳舜關注劣質劏房定義,如廚廁要分開、人均居住面積等等,以改善居民生活。他特別提到,劏房租管執法不理想,期望加強執法,讓法例化身「有牙老虎」,更好地保障居民。
議員何俊賢引述有官員提到近日法庭有關打擊濫用公屋的判刑,現時控罪是虛假文書罪,有議員質疑收回單位並不足夠,提議就濫用公屋另立罪行,亦有人提出考慮內地資產等等,官員回應稱要考慮資源運用和其他法例的迫切性。
議員周浩鼎指,先免後徵實施後,有超過130宗申請,證明有正面需求,可以繼續吸引更多外來人才置業。他認為,政府除內地之外,還要把樓市減辣、先免後徵等安排東盟等國家宣傳,相信越多居港人才,越能夠鼓勵企業留港。
議員李世榮提及,精準扶貧有要可持續性,做到一加一大於二。儘管社區客廳計劃能幫助劏房戶,但目前計劃等同「要非牟利政府機構出雞,要業主出豉油,政府出碟」,擔心成效不足,希望政府展現更多誠意,作出更大力度。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