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之後

文/金麟

上周六,一則「中國海關取消入境申報」的消息在網絡流傳,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今日,社會各界終於等到了官方發布的好消息。國家海關總署決定,自11月1日零時起,出入境人員免於填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

官方證實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俗稱海關「黑碼」)之後,隨即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在點讚取消過關健康申報更加便利兩地人員往來的同時,部分旅客也是對早日取消健康申報期盼已久。

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期實施的出入境健康申報便一直延續了下來。剛開始的過關健康申報,需要填報的項目多,即使是熟練使用手機的年輕人也需要花一段時間。兩地通關以來,出入境健康申報亦不斷優化,最新一次的優化是今年9月將往來港澳人員的申報內容由11項減至9項,優化後的健康申報碼可以「一鍵生成」,更加便利過關的旅客填寫。

但對部分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健康申報還是會令他們感到不便。尤其是部分關口網絡信號不太好,加上長者對智能手機的不熟悉,他們經常需要在關口扎堆等待,需要工作人員或同行友人協助完成健康申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通關效率。

如今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過關流程再次簡化,但一到節假日,過關的人流必然會增多,部分關口可能仍現「打蛇餅」或逼爆的情況,還需要兩地政府加強溝通,不時檢視令口岸人流管控更暢順的辦法。如早前逼爆的高鐵西九龍站,能否增加安檢處的行李傳送帶等等。特首李家超今日亦表示,若某些口岸有任何優化措施是合適,當局將研究後適時向社會公布。

其次,取消健康申報並非意味着完全「放任不管」。海關總署提醒,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皮疹等傳染病症狀人員,須主動向海關進行健康申報,並配合海關做好體溫檢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採樣檢測等衞生檢疫工作。畢竟,主動申報相關傳染病症狀是每個公民出入境時應盡的義務,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責。由原來的全員申報改為特定人群「主動申報」,措施更加精準便民,亦有利於做好關口的衞生檢疫工作。

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之後,港人北上和內地旅客南下的「雙向奔赴」勢必更加頻繁。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10日凌晨零時,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查驗出入境人員累計達1.0027億人次,日均約40萬人次。破億的出入境人員當中,港澳居民約佔63%、內地居民約佔35%。雖說是「雙向奔赴」,不過港人北上遠比內地旅客南下的佔比要高。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逐漸成形,越來越多的港人北上,感受國家的發展和大灣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於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大有裨益。而越來越多的港人,包括香港青年走進大灣區,也有助於他們正確認識國家和大灣區的發展,方便他們把握機遇,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香港人在北京》,就以各種形式展現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不少人願意走出香港,去內地實地體驗和感受。

香港入境處的數據亦證明了這一點。今年7-8月,已有超過900萬人次的港人入境深圳,按香港總人口數733.32萬人來計算,相當於每位港人平均入境深圳1.2次。就訪港遊客而言,內地居民35.1%的比例,匡算下來,只有約3500萬人次,只佔通關客流的三成五,若以內地14億人口的基數計算,則幾乎是每百位內地居民只有約2.5人次曾經來港。

如何提升香港的吸引力,讓更多的內地旅客更願意來香港遊玩?如何實現全方位的「雙向奔赴」,加固疫後經濟復甦的動力?最近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夜繽紛」令香港「活起來、動起來」,展現香港獨有的城市魅力,就是有益的嘗試。接下來如何推出更多更具特色的活動,為市民和旅客帶來新體驗,值得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深入思考。

這方面,特區政府亦在積極行動。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繼續協調業界在合適地點,推出具特色的重點主題活動,包括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加強發展郵輪旅遊、推動智慧旅遊,以及建設沙頭角文化旅遊區,研究讓兩地旅客更便利進出旅遊區的安排等,就是希望繼續擦亮旅遊這塊金漆招牌,向全世界的遊客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和魅力。相信這也是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之後,各界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相關閱讀:

官宣!11月1日起取消過關健康申報

講真D|吸引遊客來港消費?這些問題需解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取消出入境健康申報之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