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妮娜
來自菲律賓的工人姐姐希望展示她的中餐手藝提出晚餐做rice cake。筆者初聽不知所云,到答案揭曉方知rice cake是炒飯,她以自己對於rice和cake的理解,烹飪了一鍋美味的炒飯,在裝盤的時候以西式cake的模樣,把炒飯端上桌,成功俘獲了筆者和家人的胃。筆者以為,在小紅書上推介香港,當學工人姐姐烹飪rice cake,從食物的名稱到烹飪的手法,大可不必追求百分百正宗傳統中國炒飯,倒是有些自己的特色和創意,更能吸引人。
以香港提升旅遊人氣指數在小紅書上發起的專題活動「香港漫步指南」為例。從內容和形式看,應當做足了內地化功夫:參與的方式、活動獎勵都是小紅書的「薯粉們」習慣的路數。根據媒體在內地黃金周開啟前一天的報道,活動曝光度逾2100萬。到今天(10月3日)筆者嘗試以香港漫步指南為關鍵詞搜索筆記發布,除活動特邀藝人薛凱琪、黃宗澤、吳業坤、黃智雯、胡鴻鈞分別為此次活動五大主題專門推出的筆記,瀏覽數據佳,素人發布量並不多且核心流量指標,如點讚、互動、評論數量不算高。倒是其他不在此活動之列的香港旅遊主題發布更受關注。究其原因,或許是香港漫步指南作為一項內容徵集活動,為了實現活動獎勵規則,特別規定了五個選題方向,即山海漫步、涂鸦漫步、博物漫步、霓虹漫步、文艺漫步。對於習慣於以自己方式去探索和發現香港的「薯粉們」,發文的內容創意均是自身體驗所得,尤其是點讚量居前列的路線分享,集合某個區域的美食、打卡點、如何抵達,顯然更受歡迎。如果香港旅發局與小紅書合作推出香港漫步指南,對選題方向不做規定,會不會更能吸引遊客參與此項活動,進而提高分享和發布的活躍度呢?
突破傳統線下活動的策劃思路,遵循互聯網發散式傳播特點,就能將我們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炒飯做成別具風味的rice cake。因而在小紅書等內地流行的社交媒體上進行營銷傳播,香港大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內容策劃方面,香港本土居民更了解香港頗具魅力的風土人情,這不正是我們平時旅行,偏好加入本地團以感受原汁原味的本體特色的最大動因嗎?
目前不少香港的社團和政府部門都在小紅書開設了賬號,據了解,運營主要是通過外判,賬號的瀏覽量和關注度尚有很大提升空間。比如,香港旅發局就有小紅書官方賬號,粉絲數目為2367,截至目前有24條發布,點讚數最低為7,最高為554(大坑舞火龍重磅回歸)。對比香港旅發局官方網站對香港本地旅遊熱點推介的內容,不乏街區漫遊、藝文創意、好買好逛等內容和創意出彩的策劃。其中,十個角度看維多利亞港、香港地鐵掃貨終極指南,可謂只有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本土人士方知的旅行密碼。對於曾經以及還沒有到訪過香港的遊客來說,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旅行貼士。如果上述內容和創意能夠移植到小紅書上,以香港內容創作本土化加小紅書平台推送內地化,應該會創下不俗的流量,進一步提高本港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