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水上天后廟 今登陸銅鑼灣

香港天后誕獲列入國務院於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早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來港向保護單位頒發牌匾,證明香港天后誕的文化價值。

「屹立」銅鑼灣避風塘近70年、全港唯一的水上天后廟,昨日迎來最後一個「飄流」日子。今天,這家傳奇廟宇「上岸」,在銅鑼灣消防局「登陸」,方便善信參拜,更好延續天后信仰傳統。

昨日下午,打理這座水上天后廟的好叔完成膜拜儀式後,不斷回望阿禡(天后娘娘)眼泛淚光,對大公報記者說:「希望上岸後,讓天后誕文化一直流傳下去」。

在銅鑼灣世貿中心對開海面,有一艘插滿旗幟的水上天后廟。這座有68年歷史的特殊天后廟,過去是水上人家的精神寄託,善信要到廟船參拜,須乘搭駁艇。水上天后廟也是另類旅遊去處,吸引不少旅行團。

據說,在上世紀日軍侵華時,一名羅姓漁民擔心「阿禡」被破壞,先將天后像移到住家艇,然後與漁民籌款興建了廟船。

「最初停泊在澳門,1955年才來港,現時的廟船已是第三代。」

這座天后廟正名是「三角天后平安堂」,其主席梁帶好(好叔)表示,平安堂最初停泊在澳門海面,至1955年才停留在香港仔和銅鑼灣一帶,現時的廟船已是第三代。

水上廟宇「香火旺盛」,大公報記者昨天專程上船,與好叔聊天。記者在怡和午炮旁的碼頭上船,兩、三分鐘後就到了水上天后廟。廟船每次只准最多九人登船,下層拜神,上層放置水缸等設備;船頭設香爐、風車及化寶爐。

「多年來風吹雨打,但得到阿禡保佑,船上所有物品都未有受損。」雖然廟船多年來運作暢順,但廟方仍爭取將廟宇遷往陸上,方便善信,最終在2019年獲政府批出銅鑼灣維園道111號空地。面對高昂的建造費用,廟宇幸獲多位善心人捐助,籌得八百多萬,今天終於迎來「上岸」的大日子。只是新廟址每月租金需要萬多元,加上沒有後人願意接手,好叔表示希望盡力做好,邊做邊想。

據介紹,廟宇成功落戶維園道,時任區議員周潔冰貢獻甚鉅。好叔今早會請阿禡離開船隻並遷往新址,屆時會在海上巡邏一周,在新址亦有舞龍儀式舉行。

「不捨得,不捨得,希望上岸會更好!」

現年62歲的好叔,正職是中電維修師傅,多年來他都會趁假期到廟船打理。提到阿禡即將搬到陸上,好叔說他曾覺得辜負了上一代,認為自己沒有好好守住阿禡,但想深一層,其實搬到陸地才是令阿禡一直傳承下去的做法。

「實在有太多回憶,今後會非常懷念坐在船頭看日出日落的日子。不捨得,不捨得,希望上岸會更好!」昨天下午,好叔完成在水上的最後一天膜拜,鎖上閘門,眼泛淚光:「阿禡保佑,國泰民安!」好叔希望通過《大公報》的報道,引起大家關注,讓廟船的歷史及文化流傳下去。

話你知:船形設計 延續傳奇

水上天后廟正式名稱叫三角天后平安堂,位於銅鑼灣維園道111號(即銅鑼灣消防局旁)海濱,是香港唯一浮在海上的天后廟漁船,時有廟祝守廟,信眾以漁民為主。

船廟歷經三代船隻,至今已有68年歷史,殘舊的木船歷經風吹雨打,如市民或遊客想上廟參拜或參觀,亦必須先乘坐駁艇,十分不便。廟方多年來積極爭取將廟宇遷往陸上,方便善信參拜,最終獲政府批地,將廟船遷往銅鑼灣海濱消防局附近岸上,成為新的文化及旅遊景點。

新廟設計構思保存廟船的特色,採用船形設計,靠近海旁,並保留舊有廟船的精髓。

廟船遷上岸展出?

位於銅鑼灣消防局旁的陸上新三角天后廟,設計保留水上天后廟的廟船形態,上香位置設於廟外大香爐,廟內冷氣開放,新廟與廟船同樣不會燃點塔香,以膠製蓮花燈取代。

廟船將於今天(3日)上岸,屆時會有儀式將「阿禡」由廟船「請」至陸上新三角天后廟內,方便善信參拜。

廟船何去何從?好叔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不知道,當然最想將船隻在新址吊起供展覽,讓這個香港的故事流傳下去,但面對一大堆維修等問題。」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水上天后廟 今登陸銅鑼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