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緊急警示非萬能 現有發放渠道更深入民心

文/鄭久慧

上周的「世紀黑雨」為本港多處帶來「百年一遇」的嚴重水浸,有輿論關注為何政府在極端天氣下,並未使用造價1.5億的「緊急警示系統」,及早向市民發警報。事實上,本港現有天氣預警系統早已深入民心,發放訊息,最重要是要讓市民能及時接受並掌握情況,「緊急預警系統」並未萬能,亦有短板。

其一,並非所有手機型號都能接收到緊急警報,只有支援區域廣播服務技術的流動裝置才能收到。政府通訊辦設有網頁供市民查詢可接收到緊急警示的流動裝置名單,香港常見的安卓手機需要運行Android 11或以上作業系統,約是2019年後出廠的裝置;蘋果手機可早至2015年的機款,但須先更新至iOS 14或以上;Nokia則為2018年或之後出廠的型號。換言之,不慣使用新型智能手機的長者,其舊款手機不能接收到緊急警示,這就是為何去年首次發送緊急警示時,有不少市民投訴收不到。在法國,當局須在發布緊急警示後,「補鑊」向舊式手機用戶發送文字訊息作通知。新西蘭做法與特區政府類似,不會補發訊息,僅在政府網站公布支援警示的手機型號,並鼓勵國民定時更新作業系統。

其二,即使手機型號符合要求,仍須在啟動區域廣播功能後,才可到接收緊急警示系統訊息。假如手機關機或未連接流動網絡,就不能及時收到警示。而且去年首次發送時,市民反應有差異,有人回饋指因長達十秒的警報聲感到驚嚇,某立法會議員更指「俾佢嚇死」。事實上,市民可在流動裝置上更改設定,關閉警報。現時當局的三個類型訊息,除「極度緊急警示」外,其他兩個市民可自行選擇不接收,若市民因去年「初體驗」不佳而更改設定,就不會接收到警示了。而緊急警示具有獨特振動及聲響來區別於其他通知,這是無可厚非的,參看加拿大例子,就將手機緊急警示的聲響,設定為與廣播及電視的警報相同,民眾就更容易識別,同時警惕性也會增強。

其三,緊急警示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曾出現多次誤報情況,引發不必要的恐慌。例如在2020年,加拿大多倫多曾發出核電站發生事故的錯誤警示,影響到數百萬人須緊急疏散。

其四,緊急警示須定時進行測試,確保發布無誤。英國、荷蘭及加拿大每年均會定期進行一至兩次的測試,雖然香港緊急警示設有「測試訊息」的功能,但自從去年3月9日首次使用後,至今一年半從未進行測試,故此貿貿然在極端情況使用,未必妥當。

其五,政府設立緊急警示系統的初衷,是就極端天氣、嚴重的公共安全和衞生事故等緊急情況發出有迫切性的公告及訊息,讓公眾得以迅速採取應變措施。字面上看,若出現恐襲,政府是可以發出緊急警示的。然而在某些國家,例如英國,出於國安考慮,並不將恐怖襲擊列在緊急警示內。可能原因是區域廣播技術的基礎Common Alerting Protocol(CAP)是最早由美國在2010年研發。

另一邊廂,本港現有的警告標誌,例如天文台發出的黑雨警報,廣大市民均非常熟悉。而現有的發放渠道,包括大氣廣播及電視頻道無疑更深入民心,可以在短時間接觸到不同年齡層市民,包括逃生難度較高的長者。警示能夠行之有效,最重要是得到市民的信任和重視,當局可仿效荷蘭,在手機發布與大眾媒體一致的標誌及警告內容。如此一來,就能增加市民對緊急警示的接受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緊急警示非萬能 現有發放渠道更深入民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