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吃下核污染食品後果有多嚴重?高風險水產要少食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今日中午啟動核污水排海。(央視新聞直播截圖)

【點新聞報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於今日(24日)中午1時(北京時間中午12時)啟動核污水排海。日方至今都沒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證明核污水是所謂安全的。核污水排海後海洋生態系統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將不久會通過生態系統循環而污染全球生態及危害人類健康安全。此舉遭到包括日本民眾以及亞洲各國強烈抗議。

遭遇核輻射後,人體會發生哪些恐怖變化?

人體一旦遭遇了核輻射,會導致一個極其可怕的後果,那就是DNA斷裂。在較高的輻射劑量下,核輻射就像是同時發射出億萬顆細微的高速子彈,擊穿人的身體,打斷DNA鏈,一旦DNA發生斷裂,新的白細胞無法正常生成,人體免疫系統很快就會崩潰,各種感染會隨之而來,這是人體DNA斷裂後走向死亡的第一步。

之後,壽命只有70多個小時的腸道細胞死亡,身體內部開始出現腐爛,而隨着肌肉細胞的死亡,身體開始液化,皮膚會像乾枯的樹皮一樣脫落,更為恐怖的是,當事人會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發生,因為人體的神經細胞壽命是最長的,所以直至死亡,DNA斷裂者都能夠保持着清醒的意識。

吃下被核輻射污染的食物,對人體影響究竟有多大?

核輻射放射性物質可以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這三條途徑進入人體。

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繼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可以想像在身體裏一把持續發射子彈的槍)。當放射性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便能對人體產生損害。

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通過食用海產品就間接地攝取了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物質,人體內的放射性物質積累就很可能會超過安全劑量。

每一代人都吃進放射性物質,留在體內破壞DNA並且遺傳,緩慢迴圈漸進的後果,不堪設想。

本港的食物安全中心也指出,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由於核事故所釋放出的放射性碘是危害身體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如放射性碘進入體內(例如:吸入、進食),就會被甲狀腺吸收積聚,因而增加患上甲狀腺癌、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風險。兒童和年輕人受輻射後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較高。

哪些高風險水產品要少食?

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提醒孕婦及小童應減少進食高風險水產,當中包括三類,其中大型魚類如藍鰭吞拿因在食物鏈上層,此類產品如拖羅等「淺嘗就好」,「一年食一兩次就好」;另外,核污染物易沉積在泥土,因此在海洋底層附近生活的底棲性魚類,如比目魚亦要減少進食;同時貝類產品,如等亦要減少食用量。

本港加強進口管制,對市民日常食用海鮮影響大嗎?

今日起,特區政府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包括栃木縣、群馬縣、琦玉縣、千葉縣、東京都、新潟縣、福島縣、茨城縣、宮城縣與長野縣。而內地的管制措施則更為嚴格,海關總署宣布,今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根據政府統計署2022年資料,進口香港的日本海產主要為海膽、金槍魚、鱈魚、鯖魚等。如要完全避免吸食放射性物質的可能性,市民亦可選擇其他來源地的水產,避免進食日本進口海產。

AEON超市貼出告示,指壽司專櫃銷售的是挪威三文魚。(讀者提供)

至於港人最愛的新鮮或急凍三文魚,主要來源地為挪威及智利;生蠔的主要進口來源地為法國、中國內地和加拿大,日本則排名第四;墨魚、鱆魚及魷魚的主要來源地為中國內地;小蝦和大蝦的主要來源地為中國內地和越南。由此可見,本港海鮮市場對日本進口水產品的依賴性並不大,因此,加強對進口管制,不會對市民造成太大困擾。

本港進口管制措施。(添馬台FB)
本港進口管制措施。(添馬台FB)

(點新聞記者整理報道 視頻來源:央視網)

更多閱讀: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

東電確定今起排放核污水 特區政府禁日本十都縣水產品入港

踢爆!東電已多次排核污 罪證曝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吃下核污染食品後果有多嚴重?高風險水產要少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