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論 | 勿「鯨」擾是對海洋生命的尊重

一條鯨魚本月中罕有地在西貢牛尾洲及糧船灣附近水域出沒,引起全城關注。滿懷好奇心的市民聞風而至,紛紛乘船出海觀鯨,更疑似有船家以每位500元作招徠組織「觀鯨團」,造成對鯨魚嚴重滋擾問題。今日上午,警方接報指牛尾洲以南海域發現鯨魚屍體,懷疑是近期頻繁被打卡滋擾的鯨魚。該條鯨魚死因有待當局及專家確認,惟此不幸事件對社會敲響警訓:海洋生物有其生存規律,鯨魚屬於敏感物種,很容易被人為滋擾、噪音等外在環境影響,不滋擾不圍觀是對海洋生命的尊重。

本月13日,有市民於西貢水域目擊一條鯨魚在水中暢游,及後出海的市民拍攝到鯨魚背部有傷痕,世界自然基金會及本港多位專家均估計,傷口是由螺旋槳等利器造成,為此強烈勸喻市民不要出海追逐鯨魚。此事亦驚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他在社交平台呼籲,市民不應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乘船出海「追鯨」,置鯨魚安全於不顧;他亦已要求警方、漁護署和海事處加強宣傳,包括派出水警船在附近海域巡邏,一旦發現有觀光船靠近鯨魚出沒一帶,即勸喻他們離開。

政府及專家的勸喻果真不是危言聳聽。警方今天上午接報指牛尾洲東南面海域有一條疑似鯨魚屍體,警方及漁護署人員到達上址海域視察,初步相信是較早前香港海域發現的鯨魚,暫列作動物屍體發現案。漁護署正安排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從今日網傳的一段視頻可見,有船家駛近懷疑「鯨屍」,鯨魚漂浮水面不動,懷疑已死亡,鯨身疑有內臟溢出,有船家稱:「打車葉打到腸都標埋出嚟!」。目前未知這條鯨魚是否遭受人為因素二次創傷而死亡,但這個不幸事件的最終責任者恐怕是人類自身。

動保界對於海洋生物接觸的通則是:必須小心謹慎,避免造成干擾。面對鯨魚,我們可以有兩種態度:不出海、不接觸;或者經由接觸,並從中學習如何接觸、如何相處,如何降低不必要的干擾。本港漁護署亦有觀鯨指引,要求船隻在鯨魚的100米範圍內關閉引擎及不能駛近,在500米範圍內只能有一艘船隻。

不過,早前就有專家質疑當局的觀鯨指引僅是自發遵守,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政府不能向違反守則的人提出檢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當時指出,政府從旁監察或者勸喻並不足夠,必須要採取強力及積極的措施保護鯨魚,包括劃設臨時保護區,「愈快做愈好」,作為阻嚇力。該會會長鄭家泰今天聽聞鯨魚死亡消息後批評當局介入太遲,鯨魚現蹤第一周僅有海事處及水警人員遠距離觀察,未有主動干涉。他指出,若未來在發生同類事件,政府採取行動仍如此滯後,亦只能「眼白白」目睹類似悲劇發生。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則認為,政府應該要有專責小組保護鯨魚,當再有鯨魚於香港水域出現,隨即啟動危機方案保護鯨魚,並且考慮修例,賦予現有的「觀豚指引」法律效力,列明不能出海觀鯨。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鯨魚是萬千生靈的犖犖大者,是海洋生態的指示器。此次本港鯨現鯨亡事件提醒我們:尊重地球上每一種生命,尊重自然生存法則,就是保護我們自身;同時,政府有責任以此事件為契機,檢討相關法例措施的缺失與不足,有效提升對海洋生物的保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論 | 勿「鯨」擾是對海洋生命的尊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