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評武論|是精神病還是香港社會的「精神之病」

文/吳志斌

6月2日,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了一起患有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隨機殺人事件,兇犯持生魚片刀,刺傷2名女子至死亡,後兇犯被當場制服拘捕,但其慘不忍睹的血腥場面造成不少香港市民極大的精神刺激。6月5日,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女子用枕頭悶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以報復丈夫另結新歡。然而,就在這兩場人間慘案發生的不到一周時間,在港鐵彩虹站近C1出口的人行隧道附近,再次發生了某男子以菜刀斬人事件,而等到警員及救援人員趕至現場,發現疑犯已在牛池灣街市對開棄刀逃去。6月18日,在香港西環地區一間麥當勞快餐店,一名據說是患有精神病史的新到崗男員工因不滿被經理訓話,盛怒下跑到附近的豬肉攤搶奪兩把切肉刀,回到店裏揮刀砍傷經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香港社會接二連三地發生了數起砍人事件,且大多與兇犯的精神健康有關,這讓不少香港民眾在倍感不安的同時,也發文感嘆「斬人已是香港日常,很悲傷。」甚至還有不少網友嘲笑如今的香港已經淪落為「國際大刀會」。

玩笑歸玩笑,但「大刀會」的這一綽號背後更有不少港人的無奈哀嘆。精神病患者暴力傷人,尋求發洩,這種症候與目前香港社會現狀似乎息息相通。早在2022年,根據信諾「360°全球健康指數」關於香港人精神壓力的調查發現,「有87%人表示壓力過大,另有97%人感到身心俱疲,並於亞太地區排名墊底,反映工作及壓力正嚴重影響港人的心理健康。」港人的精神壓力和不安與快節奏、高物價的香港城市節奏密不可分,在過去的13年內,香港的房價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排行榜之首,一個普通的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有機會「上車」置業。然而,因2019年的黑暴和持續三年多的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失業率驟升以及社會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都讓當下的香港社會承受着無以復加的生活負擔與壓力。故此,當不少市民自發前往荷里活廣場獻花哀悼逝者時,他們也表示政府應該正視當下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幾年大家壓力都比較大,情緒的支援應該要更多一點。」

根據香港社會以往的數據統計,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襲擊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據資料顯示,在2011至2020年的罪案數字中,每10萬名精神病患者中,估算每年罪案率為43.3至263.2宗,比整體人口估算的每年罪案率453.0宗為低,並沒有證據證明精神病患者更具危險性。」但是,精神病砍人這一「不定時炸彈」為什麼會在疫後的香港頻頻「引爆」?這或許更是香港人心撕裂的一個極端反應。2019年黑暴運動的惡劣影響並非僅僅是對於物質文明和香港國際形象的可見傷害,更是對於人心認同和生活安全感的無形摧殘。尤其是當年惡意放火、襲警乃至傷人事件頻頻發生,更是赤裸裸地將非法暴力演繹至極,給不少市民留下了精神的「創傷」。在高壓的社會節奏之中,血腥的暴力既成為一種發洩手段,也淪為一種撕裂的象征。對於香港特區政府而言,維護國安之際,修復人心乃至守衛社會祥和也是助力國泰民安的重要一面。

據悉,6月20日,針對荷里活廣場兇殺案,政府專門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提出了10項具體地措施,其中「包括因應居於社區的精神復元人士需要,由醫管局社區精神科服務跨專業團隊跟進,提供適切社區支援,例如精神健康評估、預防復發、藥物管理、危機介入、壓力處理等,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同時也會向照顧者及家人加強支援」等等。其中,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一則「質問」政府官員是否考慮將精神病患者在大灣區找地方安置的發言引發了不少社會人士的反駁和「炮轟」。例如,有文章指出,「大灣區絕不應該被視為矛盾堆填區、問題收容站」,香港政府和管治階層不能遇到棘手的事情就退縮,抱持着「巨嬰思維」,處處希望中央出援手,靠國家來解決。更何況,所謂釋放和安置精神病患者到大灣區這一行徑本身就充滿着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和排斥,將他們純粹視為社會的包袱和負擔,然而精神病患者本身也是弱勢群體和受害者,他們甚至比常人更需要幫助和關懷。但邵議員「腦洞清奇」的提議其實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即香港在精神健康諮詢和治療方面的人手和資源短缺問題。「醫管局2021至22年度數字顯示,精神科醫生的診症次數屬於所有專科中第三高,平均每位醫生該年度須處理2306舊症覆診人次。而在2020至21年度,共有275800名有需要人士接受醫管局的治療及支援服務。」這就說明,除了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專家,香港市民的身心健康需要有更大的資源和人手投入。這恰恰是基層社區組織包括同鄉社團在內的團體單位應該「挺身而出」的時刻,關心患者所需所想,與精神健康的科室和單位呼應內外,照顧到每一個弱勢家庭和患者的情緒,針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做到及時跟進和支援。

精神病並不可怕更無需被惡意渲染,你我皆為凡人,生老病死是常態,按照香港如今的醫學水平和科技手段,治療肉體的精神病不成問題。但我們最怕的是,在一起起以「精神病」為名殺人的慘案之後,是整個香港社會的精神之病,是不知何去何從的思想之病,也是無處安放、焦灼緊張的安全缺失之病。這種結構性的社會病症,何嘗又不是人心撕裂的頑疾和傷痕?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資深時政評論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評武論|是精神病還是香港社會的「精神之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