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隨着國家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肆意揮舞制裁大棒,圍堵中國,用冷戰思維將世界一分為二,壁壘分明,香港亦深受其害。與此同時,香港也面臨產業單一、人口流失等內部問題,急需轉型解困。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親臨香港,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重要講話,當中提出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希望,點新聞分別訪問兩名立法會議員,了解他們對李家超團隊的相關評價及建議。
邵家輝:人才之外亦缺人力 需解燃眉之急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指出,香港是國際經貿中心,無奈個別美國政客拉幫結派,挑撥離間,從而打擊國家崛起,本港商界在如此國際背景下自然大受影響。他舉例指,有商界朋友對外銷售產品期間,被要求將生產地移離內地,足見美國政府的霸道。
國家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邵家輝表示,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本地發展動能要轉向,由以往側重西方世界,到擴大香港與內地、東盟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
一提到支援措施,邵家輝對李家超團隊讚不絕口,形容對方不遺餘力,調撥資源,保住中小型企業,以致疫情放緩之後,本地商業活動迅速復常。即使通關後,特首親自帶領立法會議員北上交流,同時有許多省市高官訪港考察和交流,這些都是現屆特區政府積極提升本港發展動能的例子。
被問到改善空間,邵家輝認為,經濟動能與勞動人口息息相關,政府有責任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並且合理地釋放大灣區勞動力,以行業工資中位數增聘人手。他解釋指,香港勞動人口出現結構性縮減,從2018年的368萬人,縮減至2022年的346萬人,就算撇除專才,保守估計至少流失16萬名勞工,目前行業計劃的數萬個配額未必足夠填補空缺。
「缺的不單只人才,還包括人力」,邵家輝形容,勞動力短缺,已經是燃眉之急,香港社會必須正視,否則會影響本地發展動能。
劉國勳:不能默守成規 要有具體北都行動綱領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出,本港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近年發展出現瓶頸,包括支柱產業的競爭力有下降趨勢。他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正是點出香港可以發展的方向,包括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
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提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劉國勳認為,正正凸顯香港不能默守成規,必需以大局思維出發,讓香港擁有更多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他解釋指,建設北部都會區和精簡發展程序,能幫助香港釋放發展潛力,達成習近平主席所提出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希望。
劉國勳表示,現屆政府正努力推展上述兩項工作,其中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已漸見雛形,例如特區政府成立專班,與內地相關部門對接。另一方面,政府也積極解決發展受體制約束而拖慢的情況,透過壓縮程序,做到平衡公眾聲音和加快收地等成效。
雖然現屆政府開局勢頭不錯,但劉國勳認為,仍有不少進步空間。他舉例指,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過於碎片化、公眾難以全面認識北都機遇,政府應加強對頂層設計,擴大北都統籌辦公室的法定權力,同時要採用片區統籌,並結合公私營合作模式,借助私人市場的力量和彈性,提升發展效能。
劉國勳期望政府盡早公布北都建設的具體行動綱領,讓公眾看到北部建設時間表,加強相關文宣,讓企業和公眾看到北部都會區創造創科、旅遊等產業的不同潛力,一同為增強發展動能作出貢獻。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