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

生活中的傳播學

文/王妮娜

家有70歲的老母親,數十載如一日每天傍晚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天氣預報。我常提醒母親,手機有此類定製服務,網絡查詢隨時可以知曉天氣情況,無需專門花時間等在電視機前。後來才知道,原來母親每天將準時收看天氣預報和我晚上的電話問候作爲固定的日常。我在哪個城市生活,她就格外關注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通常,每天傍晚母親6:50看完天氣預報,7:50左右接到我的電話問候,結合天氣預報她總會問我所在城市的天氣熱不熱,涼不涼,穿什麽衣服。

幾十年如一日等待天氣預報、和女兒煲電話粥的日常,是一個70歲衛星電視觀衆規律的收視習慣,也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這是時下網絡和新媒體提供不了的消費體驗,亦是我近年來逐漸重視傳統媒體之於受衆獨具的吸引力,是否能夠通過創新移植到網絡媒體,帶來傳媒資訊服務更優的消費體驗。

新媒體串流的傳播特點,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内容供受衆自主選擇。收看、收聽、閲讀資訊可以突破報紙、電視、廣播以往出版、播出時間的限制,自己想看什麽就點擊什麽。可是對於不願陷入海量信息和選擇焦慮的受衆來説,時間、位置固定的資訊提供方式,反而能減少時間成本;當然算法可以根據網絡閲讀習慣,推送用戶感興趣的信息。但是我們偶爾心血來潮、或者手一抖失誤點開的鏈接也會被計入,成爲沒完沒了騷擾我們的信息推送。這一點在社交媒體平台尤爲明顯:我曾經在首次感染新冠的時候,在某社交媒體上搜索了「後遺症」,從此針對我的信息推送長時間出現了各種關於後遺症分享的内容,即便數日後我已經康復,對此類信息完全不感興趣。

與網絡信息傳播的無序,母親守候的電視天氣預報提供了現代生活稀缺的穩定感。等待某個我們中意的欄目内容在固定的時段(位置)發布,相比大快朵頤的一口氣追劇,更具有儀式感。它如同延遲消費可以帶來獨特的快感。這種儀式感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待生活的體驗?我觀察自己的家人,串流媒體消費并沒有擴大他們資訊選擇的自由度。反而算法框架下的信息推送,固化了他們接收的資訊内容。無法忍受等待,更是給學習、生活、人際溝通帶來讓人擔心的影響,甚至孩子們已經不能耐心地完成一次時間較長的溝通和對話了。

對網絡媒體負面影響的討論從它誕生之日就有。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福利的改善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快捷的信息消費吞噬人類的耐心、遮蔽等待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引導青少年建立科學的媒介接觸和消費習慣是傳播學研究值得投入資源去生產的知識。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兼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