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出自迪士尼1989年經典動畫原著《小美人魚》的真人版改編電影釋出前導預告片時掀起了網上熱議,原因是大家印象中皮膚白嫩、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美人魚,邀請的是請黑人演員Halle Bailey來擔任主角,與原作完全不同,讓不少網友認為迪士尼是因為「政治正確」矯枉過正。
無獨有偶,Netflix推出的新片《African Quenns:Queen Cleopatra》中,同樣找來了黑人演員來擔任埃及艷后一角,此舉同樣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著名埃及古物學家、前文物部長Zahi Hawass 表示,埃及艷后本身是希臘人,她的母親也屬於埃及人,完全跟黑人沒有半點關係,他表示,如果節目試圖通過傳播「埃及文明的起源是黑人」的虛假和欺騙性事實來引起混亂,將不排除採取法律措施。
同樣,即將於2024年上映的新版《白雪公主》由深色皮膚的西班牙裔女演員Rachel Zegler飾演白雪;即將於4月28日於Disney+上映的電影《彼得潘與溫蒂》,則由非裔演員Yara Shahidi飾演仙子小叮噹。
對於一部經典作品而言,改編無可厚非;但對於很多從小看迪士尼動畫長大的影迷而言,改編如同「背叛」。動畫裏的形象在時間的洗禮與童年情結的催化下深入人心,以固定的模樣留存在了一代觀眾的記憶裏。當新的選角「違背」了原先的形象,爭議便難以避免。
導演Quentin Tarantino在《視頻檔案播客》(The Video Archives Podcast)節目中表示,「(現在)有一種現象,意識形態比藝術更重要。意識形態勝過藝術、勝過個人努力。意識形態勝過善良、勝過娛樂。電影明目張膽的政治化已經成為常態,一些電影被用作宣傳個人政治觀點的平台」。「政治正確」多元化選角雖然目的在於讓少數族裔「站出來」,但過度強調這種「正確」卻不可避免地對原作乃至某些人群產生了傷害。
在《小美人魚》的選角過程中,導演很有信心地表示:「她(Halle)的歌聲完全吻合愛麗兒的熱情、生命力、靈魂、喜悅與信念。」我們不鼓勵外在環境任意左右作品的核心內容,但對於最終選擇用哪個角度去訴說故事,我們仍然應該尊重導演、製作團隊與演員的自主選擇。至於這種選擇是否「正確」,又有何種意義,歷史將會給出它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