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標籤

品評四方|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紀念「517號召」65周年

文/關品方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到今天已經65周年。

回顧這段篳路藍縷的艱苦征程,令人感慨萬千。從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工程立項,十年後北斗2號工程立項,2009年北斗三號立項,一直到2020年6月23日第55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的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終於全部完成。中國只用了33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全部55顆衛星的研製和發射。從1958到1970,中國用了12年的時間,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次發射便即成功。從1970到1994,再從1994到2020,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走過從埋頭追趕到昂首領跑,從受制於人發展到自主可控,從區域服務擴充到全球指路的艱辛歷程,中華民族科技界尤其是航天航空領域暱稱「北斗人」的英雄兒女,無不感到自豪。

三年前,北斗全球系統如期建成,這是大國的承諾,也是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北斗導航系統可以達到厘米級的高精度,最重要的差異化服務是短報文服務(SMS)和高精度全球定位服務(GPS)。今天,北斗三號基本導航服務可向全球提供一般精度優於2.5米的定位服務,在精密定位方面的最高精度定位,動態可以達到厘米級,靜態可以達到微米級。北斗導航系統具有世界最高的測速和授時精度,誤差不超過10納秒,數學上是10的負9次方。

根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的介紹,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全國範圍目前已經有超過790萬輛道路營運車,超過4萬輛郵政快遞幹線車,超過4.7萬艘船舶,超過10萬台人機自動駕駛系統都已經應用了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去年國內新入網的智能手機共有2.6億部由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支持,佔比達到98.5%;今年1月,國內知名的地圖應用軟件包括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網約車平台等,調用北斗衛星的每日定位量已經超過了3000億次。北斗在國內導航地圖領域佔據了主要地位,更迅速拓展到世界各地。今天,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總體產值已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楊長風院士形容北斗的應用只受到想像力的限制。筆者認為,這既是浪漫的豪言壯語,更是貼地的現實描述。

究竟中國的BPS比較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有什麼分別?分別在於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更複雜、更精準、更完備。因為北斗三號根據立體性的互補功能,採用混合星座的模式,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以及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由三種不同軌道總共30顆衛星組成,另外還有25顆不同的支援操作衛星。這55顆衛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雖然只有3顆,但承擔着支撐實現多種特色服務的重任。因此這3顆衛星被暱稱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三顆吉星。

就在上周(5月17日10時4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撫今追昔,慶祝65年前5月17日的偉大宣告,紀念當年的偉大號召。這是北斗三號全球組網成功以來發射的第一顆備份衛星(將來可能會陸續發射更多備份衛星)。這顆備份衛星的作用是定點於預定的地球靜止軌道之後,可以將系統現有的區域短報文通信(SMS) 容量提高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強 (互相核實) 和精密單點定位服務的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確保北斗衛星系統的精準運行。我們可以預期,由於組網完備,性能較強,技術超前,將來中國的BPS將會大受歡迎。

目前在全球範圍已經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得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和服務,以億級以上的規模向用戶提供服務,包括土地確權、精準農業、防災減災、智慧港口等各種解決方案;在東盟、南亞、東歐和非洲等區域的大多數國家已經廣泛應用,在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方面將會更好地惠及全世界人民。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自從65年前中國發出宏願要建設自己的人造衛星以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迄今為止建設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於老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而複雜的航天航空系統,目前已進入大規模應用的發展快車道,實現了彎道超車,名副其實是基建巨擘(不是所謂基建「狂魔」)。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證明中國政治、經濟、教育及社會制度方面的優越性,改革開放和創科發展方面的正確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這個永遠在路上的過程中現正不斷拉開和美西方之間在航天航空方面的距離,在馬拉松跑道上現正領跑及逐步拋離。至於軍事應用,進而軍轉民用,將會見到更多的發展成果。這方面日後筆者樂意就有關高精特新5000家「小巨人」的一己所知,詳細介紹。2030年或之前,估計中國一定可以實現嫦娥或后羿奔月,將會有炎黃子孫 (不論男女) 登陸到月球表面,探訪嫦娥、吳剛和玉兔。

中國在強國建設、強軍建設、經濟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特色是只做不說,多做少說。這方面香港特區居民,尤其是年輕人,似應增進有關應用科技和軍事科學兩方面的科普知識,才能夠更理性、更冷靜、更清晰、更客觀地理解究竟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方面究竟正在發生什麼事情,中國天地山河之上究竟已經發生什麼變化。

更多閱讀:

中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評論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