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文/關品方

幾天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硬撼中國,試圖在國際層面扭曲關乎台灣地位的共識。該法案認為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在共和及民主兩黨一致口徑支持下,該法案口頭表決無異議通過,下一步將會送交眾議院審議。

美國這個法案是企圖在其國內法的層面上否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已是明目張胆踩過中國畫出的紅線。如果美國企圖以此要脋中國並漫天要價,試圖迫使中國放棄其持有的接近一萬億美元的美債,那可以說是痴人說夢。因為估計中國人絕不可以接受以金錢為代價換取中國對台灣的領土主權。中國的立場十分清楚,就是立足於打。從歷史角度看,幾次收復台灣都是通過武力行動,毫不例外,以武力收復。中國以最大的耐心和極大的容忍,希望和平統一。但一旦不能做到,那就唯有武力統一。和統未到絕望關頭,絕不輕言武統。

本月1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訪問德國時,專門到波茨坦就有關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發表講話。1945年的波茨坦宣言,重申1944年開羅宣言的規定:中英美蘇同盟國在取得二戰勝利後,日本所竊取的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領土應全部歸還中國。秦剛明確表示,戰後的國際秩序必須維護,中國國家統一必須實現。波茨坦會議的決議是奠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人民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以3500萬軍民的生命和鮮血換回來的。秦剛明言美國拋棄波茨坦公告,支持及縱容「台獨」分裂分子破壞戰後國際秩序,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絕對不可以接受。

中美之間就台灣統一問題已經正式攤牌。從現在開始,起碼到明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前,估計台灣島內的民意民情,將會備受武統或和統所困擾。筆者認為,台灣的前途是何時及怎樣完成統一的問題,當前的最大挑戰是島內能否建立跨黨派跨世代跨界別的和平統一全民共同戰線。兩岸建立和談機制,研究怎樣達致和平統一,或許可以先從金門搞試點開始。

從歷史角度看,和平統一不是沒有先例。杭州臨安吳越國的歷史可供參考。發生在1045年前的「納土歸宋」,是和平統一的典範。北宋趙匡胤(宋太祖)南徵北戰統一中原之後,當時處於東南一隅的吳越國在錢鏐祖孫三代五王歷經70年的努力經營下,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足以和北宋抗衡。錢鏐的嫡孫錢弘俶遵循其祖父「善事中原,維護統一」的家訓,為了保護生命財產不受戰亂影響,為了避免老百姓生靈塗炭,決定取消吳越國王之位,奉納於宋朝,將所屬一軍十三州八十縣,56萬戶人口和12萬軍隊,悉數回歸於中原,促成中國統一,開創了中國和平統一的先河,國家分裂狀態亦遂結束,而長江以南在吳越國治下的老百姓亦因而免於兵燚之災。

吳越國決定納土歸宋,促成和宋朝和平統一的原因,是因為錢鏐的治國理念是以人民為本,經國濟民,安居樂業是其基本國策。他認為吳越國要量力而為,洞識時務,善事中原,要以江山一統為念。錢仏俶不願意驅使老百姓為了自己的王位與北宋爭天下,顯示出超越其自身統治集團私利的大義凜然,既保護了錢氏宗族本身,亦為吳越地區保存了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臨安錢氏一族以至後來散居各地的錢氏宗親,深具罕有的生命優良基因,如今中華民族14億人口,姓錢的超過220萬。近代著名的錢氏後人包括錢三強,錢其琛,錢偉長,錢學森,錢穆,錢復等,此外還有錢鍾書,錢基博,錢玄同等散居江蘇安徽各地的旁支。

吳越國的三代五王以民為本,遵循祖訓以和為貴。當年錢仏俶派出其王族三千餘人北往開封會見趙匡胤俯首稱臣,為吳越國和餞氏宗族取得十分優厚的和平條件。既達成和平統一,復保障錢氏血脈,光耀萬代,名垂青史。北宋年間編寫的百家姓,開頭就是「趙錢孫李」,趙是宋朝皇帝之姓,錢緊隨其後排第二名,正是「納土歸宋」的結果。當年老百姓擁戴錢氏,因為吳越國的錢王為和平統一做出明智的抉擇。在中國歷史朝代更迭的過程中,沒有幾個偏安一隅的政治人物願意主動而和平地走下歷史舞台。「納土歸宋」並不存在民族矛盾,更不關乎名望氣節,而是以百姓之心為心,拋開朋黨和派別的小圈子觀念和利益集團的考慮。從這個角度看,歷史上吳越國的納土歸宋,功不可沒,值得大書特書之餘,更可供島內精英階層的現實參考。通過和平統一而形成的錢王文化,今天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文化資源。錢氏家訓更成為其宗族的精神財富,萬古流芳。

從納土歸宋到台灣回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台灣統一是大格局戰略。戰略的制定和運用,重在實施和績效,是考驗島內精英階層對未來的判斷力,有沒有看歷史大勢所趨的廣度、深度和角度。廣度是跨文化的包容觀點;深度是大歷史的深刻認知;角度是鯤鵬式的高瞻遠矚。

新時代最重要的大格局,是中美之間的長期抗衡和全方位角力,是選擇戰爭還是和平,是互動共榮還是你死我活。台灣的精英階層要不犯下顛覆性的錯誤,就要盡力爭取和統,避免武統。由於美帝和「台獨」分子的惡劣阻撓,中央早已明確表態,不排除採取和平統一以外的其他斷然措施。筆者認為,最理想的出路是兩岸談起來,在島內逐步形成包括各民間階層、各黨派和工農商學等團體的有廣泛代表性的人物,共同組織兩岸和平統一政治協商會議,共議「『兩制』台灣方案」,按部就班,在「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首先宣布兩岸結束內戰狀態,定出協商的方式,磋商「『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內容、和平統一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兩岸在「一國」之下互補互動,歡迎「兩制」之間良性競爭。

回顧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戰國時代、三國時代,以至五代十國時代合縱連橫的過程中,分久必合是勢所必然。如前所言,吳越國錢氏三代五王開拓華東地域,建設江浙閩一帶的文明,以善事中原,「和為貴」為最高原則,緩和與趙宋之間的軍事抗衡,以民生為念,譙樓鐘鼓,定天下安民心,最終選擇納土歸宋,促成民族大一統,開有宋一代物阜民豐,歌舞昇平,文化興盛的時代。政治家應以全體平民百姓的長遠福祉為念,應以大局為重,拋開局部、族群、黨派利益,摒棄零和思維。台灣民眾承傳中華民俗文明,根深蒂固,擇善優化,慎終追遠永懷忠孝,慈悲喜捨長佑子孫。民族復興既是歷史必然,同時要求兩岸以人文關懷共建共容的思維統一中國。人類命運共同,文化、宗教、哲學、信仰,以至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應以一體為念,兼容並包,共融互動,給予「和平統一中國」嶄新的文明意義,以人文為本,以科技為綱,兩岸共享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和科技成果,譜寫華夏的歷史新章。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從吳越國的三代五王納土歸宋看今天的台灣,不難看出蛛絲馬跡可供參考對照,希望島內精英階層一朝石破天驚,為人民而請命,為萬世致安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