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康文署今日(18日)公布,為了讓市民更深入認識和了解中國戲曲的藝術特色,中國戲曲節2023將於5月至8月期間,舉行多場免費講座及展覽,從多角度介紹各類劇種、表演形式、劇目欣賞和舞台美學等。對戲曲感興趣就市民就要把握機會喇!
戲曲藝術講座
今年戲曲節將會呈獻不同劇種的《白蛇傳》故事,各院團亦會上演多套經典折子戲。兩場「戲曲藝術講座」分別探討戲曲折子戲和跨戲種敷演,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教授李小良主講。
講題:戲曲折子戲作為劇場實踐:演甚麼?賞甚麼?
- 日期和時間:5月27日 下午3時
- 內容:討論折子戲作為戲曲常見的搬演形式對戲場演出的重要性,以及欣賞折子戲的不同角度。
講題:白蛇故事的跨劇種敷演:以婺劇、京劇、川劇為例
- 日期和時間:6月3日 下午3時
- 內容:探討三個劇種所搬演的白蛇故事的異同之處,以及當中的戲曲美學和文化意涵。

崑劇藝術講座及示範講座
《牡丹亭》是崑劇中的經典劇目,多年來在戲曲舞台上歷演不衰,今年戲曲節亦再次呈獻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本。三場「崑劇藝術講座」邀得資深崑曲藝術研究者張麗真以不同角度解構這齣名作。詳情如下:
講題:詩意如何上氍毹──《牡丹亭》的經典唱段與表演
- 日期和時間:5月28日 下午3時
- 內容:選取《牡丹亭》中數段經典折子戲,介紹崑劇如何將文字轉化成舞台視覺意境。
講題:人神共祝鴛鴦譜──陳最良、石道姑、花神和胡判官
- 日期和時間:6月4日 下午3時
- 內容:介紹《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和其他主要人物,以及他們對劇情發展的重要性。
講題:從氍毹到大舞台──《牡丹亭》不同演出版本的舞台美學
- 日期和時間:6月11日 下午3時
- 內容:重溫數個《牡丹亭》演出版本,探討舞台美學對崑劇的影響。
「戲曲藝術講座」和「崑劇藝術講座」均以粵語主講,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二號會議室舉行,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此外,戲曲節將舉辦「從書生到帝王──談《牡丹亭》與《鐵冠圖》的表演」示範講座,由江蘇省蘇州崑劇院演員周雪峰主講,他將會分享多年來的舞台經驗,並聯同劇院演員及樂師即場示範表演技巧。此講座以普通話主講,於7月31日晚上7時在饒宗頤文化館中區I座演藝廳舉行。報名詳情容後公布。
主題展覽
除了講座,戲曲節亦會於不同場地舉辦三個主題展覽,其中「凝神聚戲」展覽會以三維短片及動畫技術呈現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粵劇武生藝術」展覽將透過珍貴的資料圖片和文字解說介紹粵劇武生藝術精妙之處;而「藝術展‧演」展覽則會展出今年戲曲節每台演出的精華資料及相片。各個展覽的詳情如下:
「凝神聚戲──中國戲曲節2023」
- 日期:5月31日-6月18日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展覽場地
「粵劇武生藝術」
- 日期:5月31日-6月18日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展覽場地
- 日期:7月13日-8月20日
-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十樓藝術資源中心
「藝術展‧演──中國戲曲節2023」
- 日期:6月20日-7月9日
- 地點:香港大會堂大堂
- 日期:7月18日-8月10日
- 地點:元朗劇院大堂展覽場地
除了舞台演出及上述的講座和展覽外,戲曲節期間還會舉行藝人談和戲曲電影欣賞等延伸活動,向廣大市民推廣中國戲曲藝術文化。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