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口腔健康對於維持個人整體健康及生活質素至關重要,為充分了解基層長者牙齒健康狀況及對牙科服務的需求。4月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與工聯會聯合發起「中企關愛進社區·基層長者護齒大行動」,歷時近一個月探訪了九龍東和新界西南兩區近900戶長者。
基層長者普遍面對牙患問題
調查訪問了896位受訪者,詢問他們過去12個月內有沒有出現牙患問題,當中有逾7成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曾出現過牙患。其中,有35%的受訪者曾出現牙痛的問題,屬長者最普遍的牙患;其次,有34%受訪者出現牙齒脫落的問題,普遍情況與牙痛不相伯仲;有16%受訪者則表示曾受蛀牙之苦;另有7%受訪者選擇其他,當中包括牙腫、牙齒無力等問題。
牙患構成長者日常生活的障礙
有35%受訪者表示牙患令他們食欲下降,屬牙患最易引發的生活困擾。其次,有25%受訪者表示牙患影響他們日常工作及生活。有21%的受訪者則表示因患有牙患而失眠;有19%的受訪者認為牙患造成精神上的困擾,其餘的選項包括影響咬字發音有17%;對儀容產生影響有11%,其他的困擾有3%,只有5%的受訪者認為牙患並沒有引起生活上的障礙。

牙科診金過高令長者卻步不願求醫
受訪者當面對牙患時會選擇如何處理,48%的受訪者有求診或定期檢查牙齒;而選擇自行處理(如吃藥/剝牙等)則有25%受訪者選擇,當中有近2成受訪者選擇死忍,認為「忍下」就能過去。選擇「其他」的受訪者有8%,當中有部分長者表示「自己無晒牙」,因此不再有牙患。
選擇求診或定期檢查的長者,當中有近3成受訪者表示最近一次的診金高達1500元以上;另各有24%受訪者表示診金位於500元至800元及500元以下的兩個區間;表示診金介乎於801元至1000元的有12%;最後則是落於1,001元至1,500元的有11%。近4近長者一次的診金已逾千元,對基層長者是一項沉重的支出和生活負擔。
調查亦訪問了遇上牙患不會求診或定期檢查的受訪者,向他們了解不求醫的原因。最多受訪者選擇的原因是診金過高,近6成受訪者因為診金而卻步。另外有12%的受訪長者認為診所離居住地點太遠,位居眾多原因的第二位。第三位,則是不知道如何聯絡牙醫,有11%受訪者選擇。調查亦有約11%長者選擇「其他」理由,不少長者表示由於排隊輪候時間過長,因此不想求診。
長者牙科支援有改善空間
調查訪問了受訪者,是否知悉關愛基設有「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有高達51%的受訪基層長者並不知情;同時有29%的受訪長者表示知道,但未曾使用;只有約20%的受訪者知悉計劃,並曾經受惠於該計劃。數據反映,相關政策宣傳有待加強,以讓更多基層長者可以受惠。
社會坊間曾提出改善香港牙科服務的倡議,有逾6成受訪者支持優化「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於全港18區設立牙科診所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及增設流動服務「牙科醫療車」這三個選項。排第4位的是放寬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的申請次數,有54%受訪者支持。另有43%的受訪者支放擴大醫療卷至大灣區內場牙科服務,以及有37%希望輸入內地或海外的牙醫來港執業。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香港即將成為超老齡化社會,65歲人士佔人口兩成,並將於2036年增至三成,惟據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今年3月的資料,本港現時只有2500多名牙醫。為此,現時政府應盡快訂立短、中及長期的牙科醫療政策,檢討現有及過往已存在的政策,策略性應對日後漸增的需求。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現時60至70萬正在領取長者生津貼的長者,符合資格申請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但目前總參與的長者人數只有9萬多人,與調查中51%的受訪長者並不知悉有關資助計劃,情況吻合,建議政府加強宣傳有關資助計劃。

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短期而言,建議政府以長者醫療券作藍本,推出長者牙科醫療券,加強公私營合作模式,盡快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並設立與市場價格掛鈎機制,避免壓力日後回流至公營醫療系統;擴大醫療券使用範圍至大灣區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持續加強推動預防牙患教育,提高防患於未然的意識;增設社區牙科醫療車,持續為長者提供價廉物美的牙科服務;放寬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的申請次數上限。中期而言,政府應考慮輸入內地或海外牙醫來港執業,並且大幅擴大牙醫培訓名額,應付日後漸增的需求。長遠而言,考慮於十八區設立牙科診所並納入公營醫療系統。


